| 《复仇者联盟》中的美国队长 |
|
核心提示
今年的电影暑期档似乎有些冷清。眼看7月已近尾声,预期中的票房火爆却并未显现,本月全国日均票房至今未出现破亿元的景象。进口大片纷纷落败,是导致暑期档电影票房惨淡的直接原因。今年夏天上映的多部好莱坞大片,接连遭遇票房惨败。就在上月,资深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与乔治·卢卡斯曾表示,好莱坞越来越倾向于将赌注压在“大片模式”上的电影业或面临崩盘。如今,这个预言似乎正在变成现实。
现象 “好莱虎”集体丢票房
暑期档向来是好莱坞大片集中上映的档期,也是票房井喷的一段时期。但今年形势急转,好莱坞大片集体表现不佳,在北美市场尤为突出。迪士尼制作成本高达2.15亿美元的《独行侠》上映前就不被看好,上映后该片全球票房目前收入1.47亿美元,有分析师认为迪士尼或将最终面临2亿美元的损失。
《环太平洋》制作费用将近2亿美元,宣传发行成本高达1.75亿美元,而影片全球票房目前仅为1.78亿美元。尽管该片在亚洲、欧洲和拉美市场还能有所收获,但有专业媒体推测,该片出品方华纳兄弟最终将遭受约1亿美元的损失。另外,威尔·史密斯与儿子主演的《重返地球》曾被寄予厚望,但北美票房低迷,也打破了史密斯的票房不败神话。
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也在走下坡路。去年上半年,好莱坞大片曾获得票房大爆发,《碟中谍4》《泰坦尼克号3D》《复仇者联盟》和《黑衣人3》这四部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加起来高达26.5亿元人民币;今年好莱坞大片的进口数量没变,但取得高票房成绩的仅有一部《钢铁侠3》。由于一批大片离全球预期票房差距太远,好莱坞各大公司的股票也受到了拖累,华纳影业总裁罗宾诺夫甚至因此而离职。
分析 观众看腻“博傻”大片
好莱坞大片模式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瑞格传播执行董事戢二卫曾在多家好莱坞公司任职,他这样介绍大片模式的运作方式: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出于全年产品布局以及对公司股票的考虑,每年都要从其出品的二三十部影片中选定几部重要作品,这些大片重点照顾主流年轻观众的口味,都是大制作、大明星阵容,追求视觉特效。
从大片模式中尝到甜头的制片公司,在逐利的过程中不断地试图复制票房“神话”,使得所谓的大片越来越多。今年在北美地区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比往年多出了一倍,这些影片成本都在两三亿美元。影评人章赓指出,这些影片集中在暑期档上映,过大的投资规模超出了市场的承受能力,必然导致亏损。
更致命的是,这批好莱坞大片故事雷同,剧情低龄化十分严重。“好莱坞大片的视觉特效、打斗戏最容易让全球观众欣赏,但时间长了,观众就会感到审美疲劳,就会看腻“博傻”(傻瓜之间的博弈)大片。”戢二卫说,现在的大片情节都是美国人拯救地球,展现各种灾难场景,制造视觉冲击,故事没有营养,越来越“弱智”。
中国观众对好莱坞大片也开始感到腻味。有影院营销负责人感慨,过去进口大片很吸引观众,如今好莱坞大片日益程式化,新鲜感和吸引力都在下降。有观众不满地说:“好莱坞大片老是喜欢搞破坏,《变形金刚3》破坏芝加哥,《复仇者联盟》破坏纽约,《惊天危机》破坏白宫,确实让人看腻了!”
预期 两年后迎来“分水岭”
从这个暑期档来看,好莱坞大片模式是否真的要“破产”了?对此,章赓认为,好莱坞只是相对滑坡,实力犹存,仍然是“好莱虎”,尤其是一批品牌系列电影,如蝙蝠侠系列、蜘蛛侠系列、变形金刚系列都还有很强的票房号召力。在他看来,今年暑期的票房惨败会对好莱坞起到警示作用。
根据好莱坞各制片公司的拍摄计划,2015年将有《星球大战7》《阿凡达2》《碟中谍5》《魔兽世界》等20多部超级大片集中上映,堪称“史上最强大片年”。章赓预言,这些大片中必然有票房大卖的,也会有10部左右的影片遭遇惨败,“好莱坞大片模式到底行不行,2015年将是分水岭”。
其实,好莱坞大片模式能持续20多年,也有其自身的道理。“大片的贡献不止是院线票房,还有长线收入,如主题公园、衍生品,形成了产业链。”戢二卫说,正是大片的收益,才让好莱坞得以支持其他类型片和艺术片,只不过这些本土化的电影没有被好莱坞推向全球而已。
另外,在大片模式的感召下,好莱坞能够更好地吸收全世界的电影创作人才。如“蝙蝠侠系列”导演诺兰、“速度与激情”系列导演林诣彬过去都是拍摄实验电影的文艺青年,他们的加入也为好莱坞大片注入了新鲜气息。“大片模式会衰落,但好莱坞不会衰落,将来会出现新的电影模式。”戢二卫表示,好莱坞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所在。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