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姓名:孙伟亮
职业:丰李昌盛建筑安装筑炉队经理
最幸福的事儿:娶了个好老婆,孩子健康可爱
最遗憾的事儿:自己一手培养出的专业技术骨干“流动性”太大
孙伟亮在南京当过3年兵。1992年退伍后,他埋头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做起,历经21年的磨炼,完成了从“一张白纸”到“一肚墨水”的转变,也实现了从普通工人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完美蜕变。
“有人说,同行是冤家,我反对。因为这一路走来,同行更像是良师益友。”孙伟亮说。
1994年,他到外地一家大公司干起了筑炉工,一段时间后逐渐明白会砌砖不等于懂得施工。于是,孙伟亮主动找到一位技术员虚心求教,用十几天的时间学会了看图的基本知识。由于吃、住均需倒贴钱,1个多月下来孙伟亮一分钱也没赚到。面对老婆的不解,他笑言:“赚的‘钱’都装在脑袋里,几年后你就懂了。”
像这样“不务正业”拜师学艺的事,孙伟亮干过多次。2001年,他到山西运城某集团一待就是8个月,不为挣钱只为学艺,最后带回了80多页学习笔记……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加上勤学好问,孙伟亮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005年,孙伟亮带领自己的筑炉队在浙江嘉兴砌筑了我国第一条太阳能玻璃生产线;2006年,他率队在安徽砌筑了亚洲第一条一窑四线玻璃生产线……这些年来,由他一手带出的不少“兵”从普通工人进入了管理层,而30多名一直跟随他的工人也由同事变为“家人”。
孙伟亮坦言,他希望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能成为“老板”,“如果他们用精湛的专业技术让更多人受益,也是我的骄傲”。
■人物心声:每一个行业的从业者都面临技术更新的挑战,对我来说,每接一个新的工程,就是一个新的起点,自己会认真走好每一步。
■记者感言:他自信、敢闯、坚持自我,也谦虚、务实、勤奋好学……从普通工人到理论与实践“两手硬”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孙伟亮走了21年。我们相信,这位敢想敢干的退伍军人会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报记者 付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