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修后的石窟 |
|
■简介 水泉石窟始凿于北魏时期,所存雕像主要为北魏时期的作品,也有少量唐代的作品。1963年6月,水泉石窟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5月,入选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热闹拥挤的佛国世界
水泉石窟位于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背后万安山的断崖之上,是我市除龙门石窟外一处重要的佛教石窟寺。
近日,我们来到水泉石窟,因依溶洞而凿,该石窟内部形制并不规整,造像、佛龛集中分布于窟内南北两壁;窟门属敞口式长方形,无券面雕饰,门宽6米,甬道进深约3.5米,门高约6.5米。
在窟内正壁,有两尊莲花洞立佛。窟内甬道上雕刻有17个北魏小龛;南北两侧壁面有大小佛龛400余座,集中分布在窟之东南壁及北壁;整个洞窟雕刻佛像、菩萨、罗汉等约1000多个,大小不等。
市文物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水泉石窟的佛龛形式多样、造像内容丰富,龛内多雕一主佛二弟子、一主佛二菩萨或交脚弥勒佛等,也有一龛二主佛并立,这在我国其他石窟中是不多见的;佛龛龛楣及其附近雕刻的飞天、化生、莲花、帏幔等图案绚丽多姿,异彩纷呈;佛座下雕刻的金刚力士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护法蹲卧狮兽等更是妙趣横生,堪称热闹拥挤的佛国世界。
印证洛阳阿育王寺存在
水泉石窟的本窟造像,有明确题记的主要是北魏时期的作品,也有少量唐代的作品。佛像作品雕刻技艺精湛,美轮美奂。
该负责人表示,与中国“石窟三圣”(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一样,水泉石窟也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水泉石窟门外南侧,还有一处依山而刻的摩崖石碑一通,记载了我国许多地方的石窟造像历史,内容丰富,堪称“洛阳造像记”。窟门外北壁有五个小龛,其中有该窟唯一的唐代小龛。
“该碑记印证了洛阳阿育王寺的存在。”该负责人介绍,最早记载洛阳阿育王寺的是北齐魏收的《魏书·释老志》:“于后百年,有王阿育,以神力分佛舍利,于诸鬼神,造八万四千塔,布于世界,皆同日而就。今洛阳、彭城、姑臧、临淄皆有阿育王寺,盖成其遗迹焉。”然而,世人对阿育王寺是否真的存在莫衷一是。
该负责人说,水泉石窟造像题记对洛阳周边五县佛像进行记述,只说数量、方位、造像题材而不提及寺院,唯对阿育王寺作了详细描述,足以证明其地位之高,有力佐证了洛阳阿育王寺的存在,因而弥足珍贵。 本报记者 姜春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