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段时间,受持续副热带高压影响,我市平均气温偏高,不少市民觉得湿热难耐。明日立秋,但并不意味着天气能很快凉爽,高温湿热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1 高温天数不多
平均气温略高
昨日,记者从市气象部门了解到,今年我市提前10余天入夏,入夏时间为5月11日,而历年入夏的平均时间为5月24日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入夏以来的平均气温略有偏高,但最高气温尚未超过去年,且35℃以上的高温天数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6月的平均气温为25.4℃,与近30年来的平均值相比,偏高0.4℃;全市7月的平均气温为26.9℃,偏高0.5℃。
今年入夏以来,我市最高气温为39.8℃,于6月27日出现在洛宁县;而去年夏季最高气温为42.8℃,于6月13日出现在宜阳县。此外,今年入夏以来高温天气天天数少于去年,以孟津县为例,超过35℃的高温天气共有13天,而去年同期共有18天。
2 “副高”持续影响,湿度大感觉更热
最高气温没有去年高,35℃以上的天数又少于去年同期,那人们为什么感觉“非常热”呢?
气象专家说,这与副热带高压有关。近期及未来一段时间,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我市上空,它将东南部沿海的湿热天气系统带到我市,且表现得较为“强势”,导致西北部较弱的冷空气难以靠近,空气中的湿度加大,相对湿度平均在60%左右,人们一动就出汗,感觉“更热”。
受空气湿度、风速等因素影响,人体所感受到的热度与实际气温有时是有偏差的,例如,在35℃的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在10%至30%,平均风速大于每秒3米时,人体不会感觉很热;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如果超过54%,且风速很小时,人体就会感觉闷热难耐,有些体弱者甚至会出现中暑现象。
此外,从气象资料分析,往年6月至7月上旬,我市多受高空西北气流与地面暖低压控制,天气干燥,湿度小;7月中下旬后,我市多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湿度大,多出现高温湿热天气。但今年一进入7月,副热带高压提前西伸北抬频繁影响我市,从而导致高温湿热天气来得早,因此人们会感觉今夏高温时间长,而且比去年热。
3 立秋不等于入秋,还得热一阵子
明日立秋。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天气开始逐渐向凉爽过渡。但立秋并不等于入秋,立秋后还有最后一伏,天气可能还要热一段时间。
今年三伏天比较长,共有40天,7月13日入初伏,7月23日入中伏,8月12日入末伏,因此,在立秋后还有最后一伏,8月22日才出伏。气象专家介绍,气候学上,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10℃以上时,作为秋季的开始。从历史资料数据来看,我市真正进入秋天一般是在9月上旬,那时才能真正凉爽起来。
据市气象台预报,本周我市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湿热天气为主,周平均气温略偏高,最高气温38℃左右。具体来说,今天白天,我市晴天到多云,局部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偏南风2级至3级,气温25℃到37℃;今天夜里到明天,我市多云,有分布不均匀的雷阵雨,局部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气温26℃到35℃。
气象专家提醒,立秋后,温差明显加大,注意早晚加衣。营养专家建议,在高温湿热天气中尽量减少室外运动,可多喝绿豆汤、莲子粥来解暑;立秋后人体消化功能有所下降,肠道抗病能力减弱,容易发生腹泻,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老年人脾胃虚寒,西瓜、梨、黄瓜等凉性食物不宜多食。
本报记者 赵佳 通讯员 姬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