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诗词,外国人是如何翻译成自己的语言的?译者能译出那平平仄仄中的韵味吗?请看这首在我国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杜甫的《绝句》的俄文译本。
这首《绝句》的原文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俄罗斯,这首《绝句》在不同年代先后出现过三个俄文译本。先看第一个译本(以下为俄文译本再直译成中文的,其他两个译本也是如此):
柳莺在绿树枝上的鸟窝里歌唱,
蓝天上楔形的白鹤正展翅飞翔。
窗户里望得见世代积雪笼罩的山,
亲爱的家乡,怎么,怎么那么遥远。
这是亚历山大·伊里依奇·吉托维奇的译本,他是俄罗斯诗人,虽然不懂汉语,但与汉学家蒙泽勒合作,翻译中国古诗,出版了《李白诗选》《杜甫诗选》和《王维诗选》,在介绍中国古诗方面有广泛的影响。
译成俄文的这首诗用俄语读来诗句流畅、朗朗上口。但对照原作,不难发现他的用词太过随意,如“两个黄鹂”变成了“一只柳莺”,还增添了“鸟窝”;“一行”译成了“楔形”;第四行的翻译也过于离谱,原作中的“门”“船”“东吴”统统都不见了,这不能不说是难以弥补的缺失。
再看第二个译本:
两只黄色柳莺歌唱,在碧绿的柳丛,
一队白鹭越飞越高,缓缓飘在蓝天。
窗户里有西岭山脉,积雪笼罩无声,
航船来自遥远东方,停泊大门旁边。
这个译本出自鲍里斯·梅谢里雅科夫之手。他1960年出生于莫斯科,是音乐学院教师、诗歌翻译家,后来自学汉语,开始翻译《千家诗》。他翻译的《绝句》既顾及节奏,又考虑音韵,严谨而工整,兼顾了词义的准确和音韵的优美。
下面是第三个译本:
一对嘹亮的黄色柳莺
鸣叫在碧绿的柳树上
一行白色的鹭鸶飞行
在青翠的天空
西岭山脉多年的积雪
被窗户容纳
东方吴国远来的船
在门口旁边停泊
这是娜塔丽娅·阿扎罗娃的译本。她是诗人、诗歌翻译家,从2003年起学习汉语,2012年她出版了《杜甫诗选》,纪念诗人诞生1300周年。她的译文不使用标点符号,形式上与当代新潮诗歌有吻合之处。她对原作的理解与把握比较准确,最大的遗憾是不押韵。
(据《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