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东方的蒙娜丽莎”
洛阳女儿名木兰
郭象:口若悬河善清谈 玄学理论推顶峰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8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北魏泥塑佛面造像:
“东方的蒙娜丽莎”
□本报记者 白云飞 实习生 蔡林珊 通讯员 孙海岩 文/图
北魏泥塑佛面造像
    文物名称:北魏泥塑佛面造像

    文物年代:北魏

    出土时间:1979年

    出土地点:偃师永宁寺塔基

    核心提示

    一件残缺的北魏泥塑佛面造像,像残缺双臂的维纳斯一样,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佛面舒展光洁,鼻子端正秀美。佛面表情从容慈祥,笑容含蓄沉稳,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堪称“东方的蒙娜丽莎”

    有些文物之所以被称为“国宝”,有的是由于其历史久远,有的则是因为其质地名贵,还有的是源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在“国宝”中,洛阳博物馆二楼珍宝馆柔和的灯光下静静陈列的北魏泥塑佛面造像却显得与众不同。

    佛面仅残存下眼睑、鼻子、嘴巴、下巴和脸颊等部分,佛面舒展光洁,鼻子端正秀美。其中,最具特点的当属紧闭的双唇,只见它嘴角微微上翘,表情从容慈祥,笑容非常沉稳。洛阳博物馆副馆长高西省说,残缺的佛面,像残缺双臂的维纳斯一样,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沉稳的微笑,更是让它拥有了“东方的蒙娜丽莎”的美誉。

    经测量,该佛面长25厘米。据专家推测,整个头部复原后,应有40厘米至50厘米长,如取立姿,身躯可能达3米之高。高西省说,永宁寺塔基出土的数百件佛教造像中,大多为小件,这件佛面是目前为止永宁寺所发掘的最大佛像。

    见证北魏民族大融合

    从造像上看,佛面一改前朝佛教造像清秀的艺术风格,呈现一种圆润丰厚、雍容大度的艺术气质。这是北魏佛教趋于本土化的现实写照,雕塑家在不违背宗教礼法的前提下,大胆地取材于生活,使人们感觉到它不仅仅是一尊冰冷佛像,更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

    北魏时期,在皇室的推动下,佛教盛极一时。据统计,当时洛阳城内的寺庙有1000多座,著名的龙门石窟也是从那时开始开凿的。加之,北魏孝文帝对汉文化极为推崇,将都城从山西大同迁至洛阳,并对鲜卑族进行了汉化改革。其中,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死在洛阳的鲜卑人,也必须葬于邙山,不准运回大同安葬。

    民族大融合和佛教的繁荣,直观地反映在了当时的佛教艺术造像中。换言之,该泥塑佛面造像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也客观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工艺水平。

    相关链接

    不得不提的永宁寺

    说到北魏这件泥塑佛面造像,其出土地点永宁寺遗址则不能不提。高西省说,永宁寺在我国建筑和佛教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作为专供皇帝和太后礼佛的场所,永宁寺是当时洛阳城规模最为宏大的官办寺院。

    被誉为“古代最高的佛塔”的永宁寺塔,为木质结构。关于它的高度,史料记载不一,有说塔高九层,一百丈,合今约333米,百里外都可看见;也有说塔高四十余丈,合今约136米。该塔后毁于大火。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