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大运河申遗中国行系列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百年古桥长虹卧波 千年船闸见证奇迹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8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大运河嘉兴段:
百年古桥长虹卧波 千年船闸见证奇迹
长虹桥
长虹古寺
长安三闸中的上闸
    大运河嘉兴段是江南运河在嘉兴市境内的主要河段,它北起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南到桐乡市崇福镇,流经秀洲区、南湖区至桐乡市境内,全长81.22公里。

    近日,采访团来到素有“太湖南走廊咽喉”之称的浙江省嘉兴市,探寻其与大运河的历史渊源。

    运河抱城 八水汇聚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处于江、海、湖、河交汇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10日,当参加此次大运河申遗中国行的志愿者来到嘉兴市区时,看到运河上不时有满载货物的运输船来往穿梭,很是繁忙。

    “至少在隋唐时期,以嘉兴城为中心的运河骨干水系就基本形成。”嘉兴市文物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在这些水系中,苏州塘、杭州塘、长水塘、三店塘、海盐塘、平湖塘、嘉善塘、新塍塘等8条河流从嘉兴城呈放射状通达周边,因而有“运河抱城,八水汇聚”之说。

    其中,八水中的苏州塘、杭州塘指的就是大运河,它们以市区的杉青闸为界,流向苏州方向的叫苏州塘,从杭州方向而来的叫杭州塘。苏州塘、杭州塘的北段始凿于汉代,全线贯通于隋代,“隋大业中开运河至嘉兴府城,分支夹城左右”,河流在经过杉青闸端平桥后分流,现在北面为大运河主流,东南面则为秀水、濠河支流。主流经过北丽桥、城北桥至西丽桥分二水,一水向东入西南湖,一水向西仍为运河。秀水则绕城经过濠河,流入南湖。

    大运河奠定了嘉兴市的城市格局。“嘉兴市以隋唐时期开通的古运河而展开,古城内外许多河道纵横交错,这些河流及其两岸古民居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可以说是运河养育了嘉兴,没有运河就没有嘉兴的秀丽和繁荣。”该负责人说。

    长虹卧波 古寺为伴

    “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自从进入江南以后,一路走来,采访团成员最大的感受是江南水乡,水多、桥多。

    嘉兴市自然也不例外,而长虹桥正是嘉兴诸桥中的“极品”。

    10日下午,呼吸着江南湿润的空气,采访团来到距离嘉兴市区30公里的王江泾镇长虹公园,看到一座气势磅礴的古桥横跨京杭大运河,格外引人注目。

    这座桥便是长虹桥。据桥旁碑刻记载,该桥修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修,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再修,是一座三孔实腹石拱桥,整座桥长72.8米,桥面宽4.9米,东西桥阶斜长30米,两端各有57级石台阶,用长条石砌成,造型如长虹卧波,是浙北平原在软基上修建的最大石拱桥。

    长虹桥桥下两侧,还分别塑有两尊造型奇特的神兽。“它们是海龙王的九太子,是用来守护长虹桥的。”王江泾镇78岁的范文瑜老人说。

    “虹影卧澄波,登高供远瞻。南浮越水白,北接吴山绿。”这首古诗见证了长虹桥当年的辉煌。“这座桥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坚固结实,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大运河申遗中国行志愿者、洛阳酒家有限责任公司真不同饭店副总经理李彦庭说。

    长虹桥西堍有一古寺,名曰长虹古寺。走进古寺,寺内由南向北依次为:城隍殿、一宿古庵、观音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五观堂、天王殿、僧舍。城隍殿中为城隍并两夫人;东一七老爷,东二东岳菩萨;西一刘香女,西二城隍太子并两夫人。

    “古寺原叫一宿庵,据说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庵中留宿一晚而得名。”范文瑜说,一宿庵后来改名为城隍庙,近年来扩建重修时才更名为长虹古寺。

    复式古闸 水利奇迹

    大运河经嘉兴市进入海宁市后,从该市长安镇附近静静地流过。这里的河面虽不是很宽,但它却是江南运河连接太湖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河段,也是中国大运河形成时间较早、延续使用时间较长的河段之一。

    沿大运河向东不远,一个巨大的河坝突然出现在眼前——它就是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长安闸。

    据有关史料记载,长安闸于1068年由长安堰改成长安三闸(上闸、中闸和下闸),形成如今复式船闸与拖船坝并存的格局。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维修,于老坝之西增建新坝,是现在长安镇拖船坝的前身,并设专门机构进行运输管理与维护,清中期后逐渐废弃,现仅存遗迹。

    “长安闸采用三闸两澳复式结构,澳相当于一个小水库,闸门关闭后,截住水流,引入澳中,水蓄满后,船只进入,升到坝上河流,可以解决船只上下通行问题。现今的葛洲坝、三峡大坝就是采用这个原理而建。”海宁市长安镇59岁的戴汉杰说,通过联合运用,有效地平衡航道水位差,将河段的高差集中到一处之后分级控制,使得整个河段的水流都比较平稳,船只航行的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长安闸具有完善的工程设施,达到了引潮行运、蓄积潮水、水量循环利用的多重工程目的,有保障程度较高的输水功能,是世界水运史上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复闸实例,这一技术比欧洲大约早了300年。

    2012年,考古专家对长安闸坝遗址中的下闸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有系统性设计建造的闸基、闸体。闸体后侧由石柱和两排石板组成,石板后方堆着不少大石块。石柱与石板间都有“卡槽”,让两者对接得十分紧密。固定石柱与石板的应该是古代的一种特殊的黏合剂,包括了鸡蛋清、糯米等。

    “可以说,长安闸既是反映运河水利设施发展和运河河道变迁的重要实物,也是我国古代拥有世界领先水利技术的有力佐证。”李彦庭说。

    本报记者 姜春晖/文 鲁博/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