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阳多雨,母亲惦记着乡下的老宅,说,回去看看吧,看是不是漏了。自从父亲走后,母亲就跟我们一起在城里生活,已经很少回去了。
老家就在村西头,下207国道步行也就几分钟的路程。推门进去,院内的核桃树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青皮果实,太阳的光线穿过银杏树的叶子,在地上洒着斑斑驳驳的影子……
我知道,栽树的父亲已经走了,走了已整整三年。父亲走后,留下近百万字的随笔、日记,字里行间,那一份舐犊之情,跃然纸上——
“今天去洛复查身体,路上途经九都路,顺便拐到棒棒所在的学校门前转了一圈。虽然没能见到棒棒,但能在他校门前立立,心里也挺高兴的。(2004.11.2)”这是父亲那年去洛阳看病,很想念孙子棒棒却怕打扰他的学习,在校门外徘徊的情景。
“今天小雪,上午蒸包子,冬至和冬至前一天俩闺女相继打电话问寒问暖,天气再冷也就不觉冷啦!(2004.12.21)”这是那年冬至,父亲接到两个女儿的电话,喜上眉梢的样子。
…………
父亲天资聪慧,十六岁以全县第七名的成绩被“偃师中学”(校址设在偃师老城,当时是偃师的唯一最高学府,简称“偃中”)录取。可惜的是,父亲上初中时染上结核病,断断续续,时好时坏,一直到60多岁才钙化痊愈。所以,上大学就成了父亲一辈子难以实现的梦。
后来,父亲成了家,因为家中缺乏劳力,在那个靠公分吃饭的年代,我们一家人的日子实在是苦不堪言。
兄弟情深,在我们一家最困难的时候,是大伯二伯帮助了父亲。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初,兄弟三个才分了家,而这时父亲已经45岁了。为了给父亲看病,二伯带父亲四处求医,后来终于稳定了病情。父亲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人要懂得感恩,没有兄弟情没有哥嫂义,我这把老骨头早抛到荒郊野外了!”
“冠峰,今天是你47岁生日,愿你生日快乐,工作顺利,47年来你从没叫我和你妈生过气……(2010.3.23)”这是父亲生前最后一则日记,当我看到“47年了,峰儿没惹我生过一次气”一句,终于忍不住潸然泪下——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儿子的,永远都是他们的骄傲和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