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我的朋友是老师,在一个偏远的山区支教。在她给孩子们念泰戈尔这首诗的时候,教室里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啜泣声,只见一名女生泪流满面。
她没想到,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内心的情感世界会这么丰富,一首诗歌就能让他们这么感动。难道她已经有过类似的情感体验了?这也太早了点吧!想到这里,她又试探性地问女生,为什么?
女生站了起来,对她说,老师,我觉得世界上还有更远的距离。教室里躁动了,全班同学的目光,一下子都聚集到那名女生身上。
她用目光鼓励着女生。女生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爸爸妈妈到城里打工去了,而我们一年也见不到他们一面。
她怔住了。刚来支教时,她就了解到,很多学生是留守孩子,爸爸和妈妈都外出打工,孩子们是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多打工的父母,一两年都难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好几年才回来一次。因为常年连面都见不到,很多孩子严重缺失父爱和母爱。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她注意到,另外几个学生的眼睛也湿润了。她的眼眶,也有点湿。朋友说,那是她支教以来,感触最深的一堂课。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仿句。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四环,我也在四环。这是一位住在北京的朋友,在经常拥堵不堪的大城市,最远的距离,往往就是这样可望而不可即。现代人的无奈,跃然纸上。
有人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出了校门,却找不到一家可以收留我的大门。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多少学子四处求职、到处碰壁,其中辛酸,唯有过来人自知。
还有人这样写,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城里的房子那么多,却没有一处安身之地。这是一个在城里奋斗了若干年,却连栖身之所都买不起的打工仔的心声。
让我触动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我面前跌倒了,我却不敢伸手去扶你一把。在信任严重缺失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助已危如累卵,不堪一击。身体近在咫尺,心灵却远隔天涯。
真正遥远的距离,往往并不是距离本身产生的,而是迫于现实的困顿,或者迫于人生的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