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丽正书院:中国书院的开端
佛图澄投身军门 赵天王天赐谋臣
羊宝河村:皓月当空照清泉 神羊抵角泉水边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9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丽正书院:中国书院的开端
□本报记者 姜春晖 文/图
《全唐文》张说著作书影
    开栏语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机构,洛阳是中国书院教育形态的发祥地。唐朝时,我国第一所官办书院丽正书院在洛阳呱呱坠地。至宋代,宋仁宗诏令西京洛阳修葺扩建太室书院(始建于后周),赐名嵩阳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元代,洛阳建有洛西书院(位于洛宁)、伊川书院(位于伊川)等;明清以后,书院大盛,洛阳境内又相继设立了首阳书院(位于偃师)、川上书院(位于新安)等。

    为介绍洛阳书院的起源与发展,本报今起开设《洛阳书院史话》栏目,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

    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唐玄宗李隆基颁诏设丽正书院。作为唐王朝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和学术研究中心以及参与国家政务的“智囊团”、选择人才的“信息库”,丽正书院的设立,为唐王朝保存文化典籍、举荐人才和社会发展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1    我国最早、最大的

    官办书院

    作为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教育机构,书院最早诞生于何时?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它发端于唐开元年间的丽正书院。

    据有关史料记载,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一场规模宏大的国家修书活动拉开序幕——在秘书监马怀素的建议下,唐玄宗选拔了饱学之士20人,于东都洛阳设乾元修书院,在乾元殿编校书籍。

    为使修书工作顺利进行,朝廷于次年将乾元修书院改名为丽正书院,新增设检校官,并改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丽正书院作为官方的修书机构正式成立。书院的主管人员“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

    随后不久,唐玄宗在京师长安也设立了丽正书院。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东都洛阳明福门外亦设丽正书院。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为庆祝《封禅仪注》一书告成,唐玄宗在集仙殿赐宴群臣,君臣相谈甚欢,因集仙而思集贤,遂下诏将丽正书院改为集贤书院,取“集贤纳士以济当世之意”。

    从丽正到集贤,唐代书院经历了创立后的第一次嬗变——丽正书院主要是修书之所,而集贤书院则将修书、集贤、讲学论道等多种活动融为一体。

    2    制度完善 “所益者大”

    作为我国第一所官办书院,丽正书院广“聚文学之士”,或修书,或侍讲,以张说为修书使以总之。

    公元725年改称集贤书院后,书院又根据设置需要,配备了一系列官职,分别为学士、直学士、侍讲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留院官、检讨官、中使、孔目官、知书官等。

    与此同时,书院还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的学士,按月终、岁终进行内、外考核,“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并依据每个人的业绩,由修书使进行登记,上奏朝廷,分别加以褒贬。另外,对于修撰、校理、留院、检讨等官员,也依照每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状况,分月或逐年进行考核,或兼或留,酌情而定。

    俗话说,树大招风。对于书院工作人员的高薪及其从事的活动,难免会有少数人看着眼红,甚至公然加以诋毁。这里面,以中书舍人陆坚表现得最为明显。陆坚自负文学,常以集贤书院学士多非其人、所司供膳太丰加以议论,尝曰:“此辈于国家何益,如此虚费。”建议罢之。

    对此,张说果断给予了反驳。他说:“自古帝王功成,则有奢纵之失,或兴池台,或玩声色。今圣上崇儒重道,亲自讲论,刊正图书,详延学者。今丽正书院,天子礼乐之司,永代规模,不易之道也。所费者细,所益者大。徐子之言,何其隘哉!”(徐子即陆坚)张说的据理力争,不仅有力维护了书院的尊严和声誉,而且阐明了书院的存在价值和它今后的发展方向。

    3    奠定了古代书院教育形态的基石

    丽正书院(集贤书院)设立后,搜书、校书、藏书成为其首要任务,这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的流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有关资料统计,集贤书院收藏图书达53915卷,且分抄正副两本藏于长安与洛阳。

    同时,依托书院藏书多、学者多的优势,书院还成了皇帝咨政的“顾问”。这方面,“蒋乂(yì)应对”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据《旧唐书》记载,蒋乂“在朝垂三十年,前后每有大政事、大议论,宰执不能裁决者,必召以咨访。乂征引典故,以参时事,多合其宜”。可见,“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以备皇帝应对是当时书院的一项重要任务。

    另外,学者们在整理图书,尤其是在选评当时文人著述的过程中,对那些确有真知灼见、有真才实学的能人贤士,也负责及时向朝廷举荐。这从其招纳的贤士张果(后来被神化为八仙之一的张果老)身上可见一斑。

    张果老这一名号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他曾入集贤书院一事却鲜有人知。据《新唐书》记载,唐玄宗听说隐居中条山的张果为神异之人,便于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派通事舍人裴晤前往招纳,未果;后又派中书舍人徐峤携皇帝的亲笔信前往,张果方才答应进入集贤书院。

    总之,丽正书院(集贤书院)虽然还称不上是后来书院聚徒讲学的机构,但它孕育了以后渐起的各类书院“培养人才”“研究史籍”的学风,因而奠定了我国古代书院群星璀璨的基石,在我国书院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