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子女为父写传记 心怀感恩弘孝道
房贷收紧倒逼房企 加大购房优惠力度
多给老人端上“心灵鸡汤”
王晓雷:踏实做人 勤恳工作
洛阳小伙用脚“丈量”中国最长国道
洛阳慈善职业技校上榜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10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重阳节来临,83岁的张志勇老人收到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
子女为父写传记 心怀感恩弘孝道
张建东(左)和父母一起看传记
    一位老父亲,靠微薄的工资含辛茹苦养育11个子女;如今,子女为父亲写传记,记录他人生中的苦辣酸甜,并作为重阳节礼物送给患病在床的父亲,折射出“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孝道。或许,在温饱已不是问题的当下,子女对老人精神上的关爱比物质上的孝养更可贵。

    1 一件别致的重阳礼物

    “他虽不是社会名人,但是我们家的名人;他虽不是国家功臣,但是我们家的功臣……我要通过这本传记,让兄弟姐妹及后人了解父亲,记住父亲……”

    这是近日印刷成书的《张志勇的风雨人生》序言里的一段话。主人公张志勇现年83岁,是伊川县平等乡马回村的一位普通老人,11个子女的父亲。序言执笔人是老人三儿子张建东,在他的倡议下,兄弟姐妹们花费近两年时间为张志勇写了本传记。

    该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照片,包括老人各个时段、各个地点的留影,以及和老伴、子女、亲戚、朋友的合影;第二部分是老人的书法作品;第三部分包括17个故事,记录老人从出生、求学、工作、成家、养育子女到退休的点点滴滴。

    昨日,患病卧床的张志勇收到了这份特殊礼物。当他和家人围坐在一起翻看这本书时,神情洋溢着欣喜和感动。

    “照片中的这个人是我的好朋友,刚来家里看过我……”“这是我和老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合影……”“这是我们家的全家福……”张志勇对每张照片如数家珍。

    2 一份可贵的尽孝之心

    张建东说,多年前,他曾看过一封信,是名香港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不管爱与不爱,来生我们不可能再相见;不管我们血脉关系如何浓厚,只有这一辈子……”他当时对这句话感触很深。他说,子女一天天长大,有了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父母一天天老去,子女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子欲养而亲不待”,悔之莫及。

    从那时起,张建东常常和兄弟姐妹谈论父亲,大家吃惊地发现,虽和父亲生活了四五十年,但对他的经历了解得并不多。大家只知道,早年父亲在煤场上班,用微薄的工资养育着一家人。

    2011年,张建东萌生为父亲写传记的想法。经过近一年的准备,2012年年初,他特邀专业从事写作的朋友代笔。他陪同这名朋友,一起听父亲“讲故事”。

    近日,父亲的传记印刷成书,兄弟姐妹人手一本。当他们从书中得知父亲在20世纪60年代带领其他工人生产出高效能蜂窝煤时,心中备感自豪;当大家得知父亲小时候经历战乱,后又省吃俭用养活家人能吃饱饭时,难掩感恩之情,声泪俱下……

    张建东说,他们会将父亲的传记拿给亲朋和子女传阅,将孝道代代传承。

    3 一种老人更需要的关爱

    2011年,张建东萌生为父亲写传记的想法时,曾有顾虑:“父亲是名普通人,为他立传,会不会被别人笑话?”

    后来张建东无意间发现,随着年岁的增长,父母经常想找人说话,时常提及“当年我在老家的时候……”“你们小的时候……”,这样的回忆与倾诉有时因儿女没有时间倾听,变成了老人的自言自语。

    张建东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做子女的对父母的孝敬多体现在物质上:买营养品、健身器、房子,出钱让父母旅游等;但因各自忙于工作及照顾家庭,很少有时间和父母交流,忽视了对父母在精神上的关爱。殊不知,很多早年经历贫困年代的老人,物质上的要求其实很低,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

    张建东的做法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一些朋友看过这本传记后,主动与他联系,向他“取经”。朋友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抽出时间倾听父母讲述往事,用心记住父母的人生历程和感悟。

    本报记者 赵佳 文/图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