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这个曾经平淡无奇的日子,由于其独特的数字组合,在20世纪90年代被演绎成“光棍节”,之后随着网络传播逐渐被年轻人熟知并接受。”从“光棍节”到“双十一”,虽然日期没变,其节日本身的意义和文化内容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婚恋宣言 坚持原则 期待爱情
■ 技术男:做好自己,等待一份顺其自然的感情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曹振林回家后还没吃饭就一头扎进卧室,在床上伸起懒腰。今年24岁的他,是洛阳高新区某企业技术人员,工作稳定、收入不菲,仍是单身。
曹振林说,由于工作原因,除了中学时关系比较好的几个哥们儿和现在的同事,他认识外人的机会很少。虽然经人介绍也和几个女孩相处过,但他一直找不到感觉。他信奉日久生情,想在身边长期接触的人群中寻找合适的对象,却迟迟没有如愿。
曹振林说,他现在是事业的上升期,不想有太多的羁绊,期望将来能谈一场顺其自然的恋爱。
■ 女白领:即使单身,也不降低择友的标准
韩钰今年27岁,英国留学回来后,在洛阳市某企业从事财务工作。她工作稳定、性格开朗。
虽然她的父母为韩钰的终身大事焦虑不安,可任凭他们怎样催促,她依旧坚持原则。在韩钰看来,找对象是一辈子的大事,不能随随便便把自己嫁了。
婚恋调查 我市“光棍”年龄不大
日前,某知名婚恋网站发布了《中国光棍盛产地排行榜》,广东、北京和江苏成为光棍盛产地前三甲,其中,江苏人的平均结婚年龄为30岁。相比之下,我市光棍们的“大龄化”趋势还不明显。
记者走访了解到,我市城市区婚姻登记年龄多集中在25岁至28岁,约占总结婚登记人数的六成。以每年结婚登记人数最多的涧西区为例,仅10月10日当天就办理了近百对结婚登记,其中25岁至28岁的超过一半,22岁的约占两成,30岁的约占一成。
“与前几年相比,22岁上下与30岁上下结婚的人数明显增加。” 西工区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说,尤其今年,不少90后刚过法定年龄就办理了结婚登记。一些30多岁的晚婚人士,多是因为交往圈子小、工作压力大而没时间找对象。
与城市区相比,县(市)群众的结婚年龄更早。“在今年结婚登记的人群中,22岁的占了一半。”偃师市婚姻登记处相关负责任人说,30岁才结婚的人数极少。伊川县婚姻登记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县结婚年龄多以22岁青年为主。
值得关注的是,近5年来,我市离婚人数逐年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办理离婚登记的有7333对,2010年8249对,2011年9455对,2012年10659对,首次突破1万对。今年截至目前,离婚夫妻已经有10434对,全市办理结婚登记的64726对。也就是说,在129452人成为“脱光族”的同时,又有20868人恢复“光棍”身份。
离婚人数逐年增加的同时,离婚年龄也呈提前趋势。“目前的离婚人群中,以80后居多,约占离婚人数的四成,其次是40岁上下的中年人。”涧西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说,如今,80后闪婚闪离的现象较普遍,有的甚至办理结婚登记与办理离婚登记的时间仅隔两天。
业内人士表示,80后多为独生子女,十分注重自身感受,婚后因琐事产生不快,容易意气用事;而70后这部分人群,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的想改善婚姻质量,有的则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离婚。
生活秀 乐享单身精彩
与情侣们相比,不少“光棍”的生活虽然少了甜蜜,但不失精彩。
家住老城区的金龙是一名媒体从业者,今年26岁,一直抱着“宁缺毋滥”恋爱观。工作之余,他看电影、玩游戏、与朋友聚餐,生活丰富多彩。
金龙说,在他的朋友中,“光棍”仍占大多数,他们生活状态相似。哪里有美食,“光棍”们便相约而至,共同品尝。
如今,电影院已不是情侣约会的专属地点。西工区一家影城的工作人员说,经常能看到三四个女生或几个男生来买票观看,身边并没有异性相伴。“当然,这种情况在上映爱情题材影片时除外。”
旅游也成了不少“光棍”的最爱。单身的范琪是一名电子产品销售人员,也是一名旅游爱好者,他喜欢一个人去旅行,经常在旅途中遇到他一样的单身背包客。今年10月,他在张家界天门山结识了一位独行的背包客,俩人结伴登山,成为朋友,至今还保持联系。
我市一家户外俱乐部负责人说,现在参加户外徒步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三四十岁工作稳定的中年人,他们主要为了健身;另一类是单身的年轻人,在户外运动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今,不少单身人士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发展,利用闲暇时间不断充电、提升个人素养。
25岁的公务员韩真就是其中代表之一,每周一至周四下班后,他先运动半小时——跳绳、打球、跑步,简单做些晚饭后,便在宿舍阅读专业书籍。“趁年轻和单身,多学点知识,虽然枯燥,却也自由自在。”他说。
衍生物 最大规模的电商促销日
11月11日,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学生给了“光棍节”的身份。然而从2009年淘宝网将其打造成最大规模的促销日后,单身的庆祝日变成了网络购物日。
10月,关于“双11”的购物攻略帖就开始走红网络。除了网页页面上铺天盖地的“双11”预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也纷纷造势,主流电商的促销战提前拉开。京东自11月1日起推出“快抢”活动,易迅11月4日以“何必苦等双11”拉开促销帷幕,亚马逊中国将“每天两万件爆款秒杀”活动定在11月4日至11日,苏宁则从11月8日起打出“首届O2O购物节”概念,主推线上、线下同步购物……
促销方式也花样翻新。天猫提前1个月在支付宝、余额宝上打出组合拳,推出提前转账“领抢包”、来往用户“领红包”等活动;当当网在不同专区开设“五折封”“满额即减”特惠;一向低调的国美也开启了“横扫‘双11’价格底线”让利活动;1号店11月的三波“五折狂欢”也将“双11”选为首战……
随着促销前置,半个多月来,“双11”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重心,下班回家后浏览网页、查看各种抢购攻略、上QQ群和网友交流心得,了解秒杀、抽奖、抢券、团购等五花八门的活动操作,对淘宝、天猫、京东、苏宁等电商的促销活动,提前列好购物清单,将购物车里塞得满满的。有些人还提前重装电脑、升级网速,摩拳擦掌,全力以赴。
随着“双11”的购物狂欢愈演愈烈,物流业也动了起来。为应对“双11”,申通已在15万名员工的基础上又雇4.5万名临时工,而顺丰更是在上月末新添了波音货机以增加运力。
专家认为,把仅具文化意味的“光棍节”打造成众多人血拼的“网购节”,把网购上升到商业文化层面,这其实是社会多元化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当今中国商业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