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凿伊阙北魏造像
留龙门世界遗产
瀍东书院:寒门学子求学地
神奇的和田 金子般的大枣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瀍东书院:寒门学子求学地
□本报记者 姜春晖 文/图
    核心提示

    瀍东书院建于明朝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旧址位于今瀍河回族区东关东通巷北头,与老子故宅比邻而建。作为明清洛阳城东关穷人集聚区内唯一的学校,瀍东书院是这一带穷人家孩子求学的地方。

    1    明代书院先冷后热

    蒙古南下之时,书院由于得到夷族的“庇护”,尽管经历“雨池之祸”,元气很快得以恢复。然而,在元明的朝代更替中,我国书院不再有那样的“好运气”——战火所到之处,玉石俱焚。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建国大明。新朝成立,书院似乎迎来了发展的曙光,然而,当时统治者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在教育政策上明显表现出了对书院和官学的抑与扬,战后备受冷落的书院与兴旺发达的官学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初统治者对官学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学系统。其次,从生活待遇上对官学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吸引学生入学,比如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下令“命天下学校师生,日给廪膳”,即不仅给米,还要求“有司给以鱼肉”。最后,官学学生的政治前途光明——不仅国子监的监生可以直接做官,府州县的学生还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入仕的机会。

    明代书院发展的转机出现在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至1487年),主要表现为作为书院旗帜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得以修复。据有关数据统计,从正德到万历年间,全国共新建1012所、修复96所书院,书院数量为历史之最。其中明世宗嘉靖年间发展尤为迅速,新建及修复书院数量达596所,已远超以前各个朝代的书院数量。这些书院就包括了位于我市东关的瀍东书院。

    2    嘉靖元年知县创办

    瀍东书院的历史,还要从老子故宅说起——在瀍河回族区东关东通巷北头,有道家鼻祖老子的故宅一座。

    据《瀍河文史资料》第三辑记载:老子故宅,东邻孔子庙(瀍东书院旧址),西傍瀍河。老子故宅、孔子庙、三灵侯庙由西向东并行,均坐北向南,一字排开。三灵侯庙大门正对东通巷,从三灵侯庙大门西行,有一小巷可通老子故宅大门,老子故宅大门上有两条石刻雕龙,额题“老子故宅”四个大字。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人,出生于今周口市鹿邑县。老子担任东周的守藏史,在洛阳工作、生活了几十年。2005年3月,市文物部门在老子故宅里找到了刻有“老子故宅”的青色砖雕和“孔子西向问礼停车此”石碑一通。由此证明,这里不仅是老子生活的地方,还是孔子停车问礼于老子的地方。

    明嘉靖元年,当时的洛阳知县在老子故宅旁边正式创建了瀍东书院。

    3    当时洛阳重要义学之一

    瀍东书院创办后,明清两代屡有增修。据《瀍河回族区志》记载:明世宗年间,制孔子、伯鱼、子思三像,移祀瀍东书院。

    明神宗万历朝时,为修筑福王府,将原在洛阳县团西南的洛阳县学移至瀍东书院。(后又被移走)明思宗崇祯朝时,贡士郭永固捐俸重修。

    清军入关后,瀍东书院成为当时洛阳重要的义学之一。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洛阳有县义学和东义学两所,其中东义学于乾隆初由瀍东书院改建而成。这些义学多由知府、知县等地方官倡议,地方豪绅响应捐资或捐地产所办。他们延请地方宿儒执教,免费对本族子弟施以初级教育。

    市文史学者李健虎介绍,明清两代,位于洛阳城外的东关向来是穷苦人家的集聚地,“凡有钱人都想法搬到城里了”。在此背景下,位于洛阳东关的瀍东书院(东义学)就成为穷苦家孩子读书求学之地。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东义学改制为洛阳县第十三初级小学校;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改名为第一区第一完全小学校;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改为问礼镇第一中心小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成为市二十四中的校址,至今育人不辍。

    相关链接

    明代书院的特点

    明代,中国书院历经风风雨雨,留下了一串曲折的历史印记,永远留在了我国书院的成长历程中。

    首先,开疆拓土,延伸至边陲。元代,书院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到了明代,这种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1900余所书院散布于全国。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书院的影响甚至超越国界,到了朝鲜。

    其次,官方化与平民化。书院发展至明代,官方色彩越来越浓。此外,宗室藩王投入书院建设也是明代书院的一道风景,如宁王朱宸濠建阳春书院等传为佳话。与此同时,书院官方化也有了更多的平民化色彩,如韩贞指点农工商贾,颜钧在邗江书院讲忠孝礼义等,都是书院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平民化的集中体现。

    最后,再现了书院与学术的一体繁荣。宋代是我国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其高潮的到来与程朱理学的成长是同步的。到了明代,书院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这一繁荣主要体现在“王湛心学”的形成。 (春晖)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