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图书出版业多年来的惯例:图书销量在10万册以上即属畅销书。2013年的书界,虽不像前几年动辄有销量在十几万甚至上百万册的畅销书,但依然不乏亮点。
《邓小平时代》畅销
《邓小平时代》于2013年1月18日在全国同步发售,这天是纪念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1周年的日子。该书上市仅3天就进入了各大城市书城当周的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迅猛的销售势头促使各大书店纷纷添货,首印的50万册图书一周告罄。
2013年8月,《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由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开印即达110万册;10月,《温家宝谈教育》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12月,李长春卸任后首部著作《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朱镕基讲话实录》(全四册)《闲来笔潭》等书,均位列各大畅销书排行榜。
贾平凹余华新书在争议声中热卖
2013年是文学创作的丰收年,有余华的《第七天》、贾平凹的《带灯》、阎连科的《炸裂志》、苏童的《黄雀记》、韩少功的《日夜书》、迟子建的《晚安,玫瑰》、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叶兆言的《一号命令》等。
余华时隔7年推出的长篇小说《第七天》最为热闹,批评之猛烈甚至超过了当年的《兄弟》。有批评者说,这可能是余华迄今最差的一本书。评论家郜元宝说,读完小说,余华往日那种令人耳目一新、让人瞠目结舌的效果没有产生。这是一部虽然有新的探索但未能有所超越之作,虽有可读性但总体上显得“轻”和“薄”。
尽管如此,余华的《第七天》引发的关注,是国内其他大部分作家和他们的作品难以企及的:在该小说预订时,半日便订出70万册。
同样,贾平凹的《带灯》自2013年1月出版以来,在评论界引起激烈交锋。《带灯》的销量在争议声中持续走高:其电子书在腾讯阅读平台月销过万;截至目前,实体书销量达20万册。
《看见》领衔年度畅销书
央视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的自传性作品《看见》自2013年1月1日出版后就受到广泛关注并持续热销,荣登2013年亚马逊中国最畅销的图书榜首。
柴静为什么这样火?《畅销书营销浅规则》作者李鲆认为,自然是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形象,而且对名人来说,第一本书往往会比之后的书销量要好一些。1995年,赵忠祥出版《岁月随想》,销量为108万册,但之后的《湖畔絮语》,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此外,蒋雯丽推出了首部个人随笔集《姥爷》,冯小刚推出散文随笔集《不省心》。《不省心》一经出版很快雄踞各大书城排行榜前列,“不省心”一时成为流行语。
谁能抵挡青春的力量
2013亚马逊中国年度畅销图书前10名的图书中超过一半是年轻作者:《谁的青春不迷茫》《我所理解的生活》《谢谢你离开我》《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和《不畏将来不念过去》等都是70后和80后年轻作家根据自身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写就的作品。他们是在表达自己,更是在记录这个时代和这一代人的心路成长历程。
有人认为,无论图书市场如何低迷,青春文学类图书向来一枝独秀,韩寒、郭敬明、顾漫、辛夷坞等大批青春文学作家成为各大图书经销商的宠儿。比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早在2009年的畅销榜上就表现强劲,有几个月甚至连续登顶。
“大数据时代”更需要“心灵鸡汤”
进入2013年,“大数据”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它已经上过《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专栏封面,进入美国白宫官网的新闻,并频繁出现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商、电信、金融等领域的大佬们的话语中。而真正把“大数据”推向公众视野的是一个叫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人,他潜心研究“大数据”达10年之久,成为最早洞见“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的数据科学家之一。舍恩伯格给“大数据”划定疆域与边界,从思维、商业、管理三个维度分析“大数据”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变革和挑战,还指出“大数据时代”处理数据理念上的三大转变:不要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与“大数据”同时到来的是“压力山大”,“心灵鸡汤”在这时显示出了不可缺少的熨帖。根据开卷的数据和当当网提供的网络销售信息结合来看,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理查德·怀斯曼的心理学著作《正能量》,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凯·麦格尼格尔博士的《自控力》与张小娴的《谢谢你,离开我》等“心灵鸡汤”类图书热销。
(据《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