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舍那大佛脚下汩汩流淌着伊河。从伊阙桥往北行,穿过一条古典气息浓郁的商业街,转西穿民居而过,尽头处就是千年古刹广化寺,坐落在龙门西山北面土岗上。土岗前近200级宽阔石阶衬托得庙宇雄伟壮观,气势不凡。
一堵厚墙隔出两重天,墙里佛家圣地,墙外喧嚣红尘。一进寺院,我们就向僧人打听善无畏的墓,他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他简单介绍,因历史原因,广化寺数遭损毁,高僧埋骨位置也无从考证,在寺院前庭南侧仅存善无畏塔供人瞻仰。
距今1300多年前的古印度王室有一男孩,天姿聪慧,13岁时继承焉荼国王位,其兄不服起兵相争,平乱后,他不计前嫌让位于兄,此后便剃度出家研修佛道。他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80岁高龄时抵达大唐,被玄宗礼为国师,在洛期间译出多部佛教宝典。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圆寂,葬于龙门西山广化寺。他便是善无畏禅师。
此时,来广化寺礼佛朝拜的香客不多,寺院尤显庄严、肃穆。大殿前有两株梅树,左右相望,左边梅树含苞待放。一粒粒花苞生机勃勃,如一个个稚嫩的娃娃,微风拂过,似在调皮地手舞足蹈。
寺院内近大门处的两边分置一钟一鼓,友人说这就是晨钟暮鼓。此时已是下午,但见香客还在撞钟祈福,想来也是如我般不懂钟鼓。
我们从寺院出来,又折回去寻找葬于龙门西山的另一位高僧金刚智的墓。他是中印度一国王子,10岁出家笃志苦修佛法。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金刚智来到大唐,辗转于长安与洛阳,僧俗皆仰,被奉为密宗始祖,与善无畏、不空并称为开元三大士。友人仅知其墓地在奉先寺后边西山上。为绕近路,我们从一小路斜穿到山脚下。山中小径,蜿蜒曲折,走了半天也不知转到了何处。此时已近黄昏,墓地还遥遥无影,于是我们决定先返回。
伫立于山林草泽间,不禁神驰冥想。他们舍弃荣华,远离故里,来中国传播文化,最终埋骨异乡与青山做伴,红尘之中鲜有人知,甚至连一抔黄土也没留下。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执着?
死生契阔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我的目光掠过卢舍那,掠过伊水,掠过黄土翠柏,金刚智也曾在这里用他暖暖的目光一一抚摸。祭拜不过是一种形式,我们已触摸过高僧孤绝而执着的精神脉络。
择一方水土与之生死相依。两位高僧结缘洛阳,衣钵留香。一阵阵烟尘,再一阵阵烟尘,只能让芒鞋僧衣零落成泥,而他们坚守信仰并为之奉献终生的宗教情怀,经了千年光阴的淬炼,依然能雕镂人心、永不漫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