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城市青年的时髦打扮,却难掩“城市边缘人”的尴尬、焦虑和迷茫,当家乡的小镇经济活跃起来,他不再留恋南方大都市的繁华,决定与几个志同道合者回乡搞一个贵妃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本报《新春走基层》栏目昨日刊发的《一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梦》,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想起了马年春节的两个段子——
“过年了,各路白领回到伊川、洛宁、嵩县,她们跨地沟、踩水塘、进村庄,回到三姑六婶的怀抱,名字也从薇薇安、辛迪、玛格丽特叫回了二丫、三妮、招娣。”
“初七,将迎来首批白领返程高潮,她们走国道,跨大桥,拼出租,从偃师、宜阳、汝阳回到北京、上海、广州,回到按点打卡上班的轨道,名字也从桂蓉、招娣、彩霞变回辛迪、琳达、劳拉。”
善意调侃的背后,是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背景下的身份焦虑,是“梦想之花远离故乡方能绽放”的无可奈何。正因为此,当我们读到《一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梦》,才会备感鲜活、亲切和欣慰。
返乡创业,对创业者而言,是“父母在不远游”,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在家门口圆致富梦”;对洛阳而言,是增多市场主体、增添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尤其是考虑到洛阳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慢且差距大、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现实,无数返乡创业者的努力奋斗,更是在助力洛阳真正迈进“人”的城镇化。
然而,返乡创业并非易事,草创之时,尤其需要有人帮忙“搭一把梯子”。这既是让返乡创业释放“乘数效应”的必然选择,更是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城乡群众的必然要求。
洛阳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就业创业的政策,日前又出台了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扶持创业实体发展等新政策,其中包括小额贷款、免费培训等含金量很高的举措。深入调研返乡创业者的需求与期待,逐步完善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体系,就能让这些好政策落到实处,使返乡创业者从中受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愿一个个返乡创业梦早日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