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西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政协涧西区八届三次会议 召开
2月12日至15日,涧西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协涧西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涧西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涧西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涧西区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并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出席洛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涧西区人民法院院长,补选了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就做好人大工作,区委书记王自文提出四点要求。一要紧扣中心工作,凝聚发展共识。二要牢记为民宗旨,落实民生责任。三要发挥人大监督职能,有效推动区委决策落实。四要强化自身建设,努力提升人大工作水平。
政协涧西区八届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政协涧西区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听取并认真讨论了区长董炳麓代表区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围绕做好今年的政协工作,王自文提出三点要求。一要统一思想认识,不断增强科学推进涧西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的信心和决心。二要服从服务大局,进一步形成科学推进涧西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的强大合力。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在科学推进涧西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的实践中开拓政协工作新局面。
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涧西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政协涧西区八届三次会议闭幕。 (涧宣)
涧西区召开科学推进老工业基地
振兴转型工作报告会
13日下午,涧西区召开科学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工作报告会,集中审议和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近年来涧西科学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的做法和成效,动员全区上下凝聚力量,坚守责任,重在实干,全面创新,加快转变,努力实现涧西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重铸涧西再工业化的辉煌。
会上,区委书记王自文以《正转型:重铸涧西再工业化的辉煌》为题,作了重要讲话。
王自文指出,正转型,主要是指思想观念、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等正在进行的、朝着正确方向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科学推进涧西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必须把再工业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重铸涧西再工业化的辉煌。
王自文说,涧西因工业而建,更因工业而兴。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涧西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新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
当前,涧西发展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大环境带来的历史机遇、围绕“五位一体”进行体制改革带来的政策机遇、多年来涧西在转型发展实践中积累的后发优势提供的发展机遇“三大机遇”,稳中求进的挑战、深入转型的挑战、改革攻坚的挑战“三大挑战”。
从国际、国内、全省、洛阳和涧西形势看,我们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也承担着艰巨的历史重任。
涧西要想实现振兴转型、永续发展,必须留住工业之“根”,坚守工业本色,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兴则涧西兴,工业强则涧西强”的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重铸再工业化的辉煌。
科学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必须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业,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现代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历史把涧西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的重任交付给我们这一代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按照“以后工业化的视野,挖掘前工业化的资源,利用现工业化的成果,打造超工业化的产品,实现再工业化的回归”的思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实现百年涧西的强盛之梦。
(涧宣)
2013 我们的“成绩单”
■狠抓经济运行,突出项目带动,区域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开放招商成效明显。引进省外境内资金41.4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55%。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实施81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251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5个。19个省市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完成投资35.6亿元。
服务企业不断提升。实行区级领导分包百户重点企业制度,解决企业反映具体问题126个。帮助企业争取各类扶持资金5000余万元。
发展环境更趋优化。行政服务中心改扩建基本完成,30余家行政审批部门即将进驻;举办8次银企洽谈会;为企业办理退税2800余万元。
■狠抓城乡建设管理,突出功能完善,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规划引领作用凸显。完成了产业集聚区西部区域协调规划编制。在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推进中,强化同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聚区供水管网完成规划设计。投资4亿多元完成了西环路、唐宫西路、秦岭路等市属道路的征迁工作。对汉口路等6条区属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更新了寨南路、江西路等道路的照明设施。
传统商业加快提升。万达广场、南昌路沿线新增大型商业设施20万平方米。
城市更新强力推进。旧城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完成征迁235万平方米,开工171万平方米。
城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化城管系统投入使用。持续不断地开展对占道经营等的专项整治,加强了对建筑工地、商业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城市管理。
■狠抓创新驱动,突出科技支撑,智慧涧西建设步履坚实
企业科技创新成效明显。辖区大企业新上技改创新项目,积极开拓新市场。辖区企业申报专利2303件,其中发明专利1043件。科融科技建成我市首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0内年第五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获评第四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
创新载体建设步伐加快。投资800余万元建成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华软科技等4家企业获得双软企业认证。卓阳耀滨科技孵化器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孵化器、省级专利技术孵化转移中心。投资30亿元的双辰科技园签订协议。
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区级财政用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突破3000万元。组织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军对接活动5次,举办科技型企业银企洽谈会4场。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聘请4名专家担任信息产业发展高级顾问。信息产业年营业收入8亿元,信息产业企业达到297家。
■狠抓民生改善,突出社会公平,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环境改善不断加强。扎实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
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产业集聚区1008套公租房主体竣工。建成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27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
农村工作有效开展。各项惠农补贴全面落实。编制完成林地保护规划。持续加强农村公路管护,完成南华路、谷党路、三西路改扩建。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展;慢性病防治示范区创建稳步推进;计生优质服务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狠抓管理创新,突出矛盾化解,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安全监管更加深入。落实了“一岗双责”、隐患排查、挂牌督办、举报奖励等制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素质提升、火灾隐患整治等专项行动。
高度重视群众诉求。受理110联动群众诉求事项13500余件,满意率97%以上。
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完善网格化社会治安管理模式。
妥善处置新发矛盾。始终坚持通过思想工作化解矛盾,实现了依法、和谐、安全征迁。
■狠抓作风转变,突出效能提升,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195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政府信息公开,打造阳光透明政府。开展争先晋位“百日竞赛”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密切联系群众、转变作风“八项规定”,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同比增长11.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同比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同比增长16%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46亿元,同比增长17.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400元,同比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000元,同比增长11.5%
2014 我们的新目标
■坚持稳中求进,切实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持续不断推进项目提速。聚焦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责任落实具体化。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服务人员业务水平,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手续办理速度。强化目标管理,明确时间节点计划,引导重大项目加速提效。强力推进百个亿元以上领导分包项目。
务求开放招商实效。摸清辖区资源信息,建好企业库、人才库、项目库,有针对性地谋划推介招商。依托优势产业,围绕延链强链补链,盯紧旧城改造、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招商活动,引进一批龙头型、蜂王型项目。充分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盯紧盯牢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营造最佳发展环境。完善行政审批集中办理,完成区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改扩建并高标准运营。落实手续代办、联审联批、收费备案等制度。营造规范有序的执法环境,严厉打击影响工程建设、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
精细做好企业服务。积极帮助企业申报上级各类扶持优惠政策。完善走访调研企业制度,及时收集解决问题。按照超前、靠前、主动的原则,根据需求不同,协调提供订单式、差别化、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建立多层次、分类别的融资服务体系。
切实抓好民营企业发展。引导企业组建电子商会和软件服务业协会,集聚高端产业。强化民营企业的研发创新水平,依托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壮大一批骨干型民营企业。加强引导监管,规范投资担保类公司健康发展。
■坚持优化调整,大力培育壮大楼宇经济
加强规划引导。健全楼宇经济、总部企业发展协调机制,更加注重城市改造中的商业、商务等产业支撑,围绕商业错位发展、商务集聚发展,科学制订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强化楼宇经济目标管理,鼓励各街道办事处重点引进楼宇企业、总部企业。
调整优化存量。支持现有商务楼宇提档升级,完善软硬件设施,提高楼宇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引导楼宇管理企业向专业商务楼宇、总部商务楼宇转变,打造特色商务楼宇。调整楼宇企业准入条件,重点引进企业区域性总部和企业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等。
加强政策扶持。完善税租联动、扶持奖励、人才引进以及子女就学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法律、会计、物流配送等中介服务业,强化工商、税务等职能服务。
■坚持产业集聚,不断壮大科技园区规模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完成秦岭路、蓬莱路建设,逐步完善集聚区居民安置地块、专业科技园区周边道路基础设施。做好供水、供暖、供电管网建设,开工建设消防2号站。
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服务好河柴、洛耐、中信、一拖等企业结构调整项目,加快推进国舰齿轮、轴研科技(二期)、北轴轴承等装备制造项目,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水平。
强化专业科技园区建设。抓紧开工大学科技园孵化基地二期建设。做好规划完善和征迁工作,推进双辰科技园建设。巩固扩大卓阳耀滨科技孵化器规模,加速企业孵化,形成集聚效应。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合作更加紧密、机制更加灵活、效益更加突出的产学研军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机制,推进产学研军深度融合。引导、鼓励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培育创新型企业,增强产业竞争力。培育壮大技术创新联盟,以核心技术突破带动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引导矿山机械制造产业集聚发展,争创国家矿山机械制造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坚持建管结合,持续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统筹规划城市发展。建立城市建设综合协调机制,更加注重城市规划建设的功能性、宜居性,同步做好教育、医疗、文化以及电力、供水、供暖、通信等配套设施规划工作,提升城市发展的前瞻性、科学化水平。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全力推进29号街坊、一拖5号街坊、中信红卫村、南三街坊、河柴综合楼等117个旧城棚户区改造项目。抢抓政策机遇,引导帮助大企业、科研院所加快推进老旧生活区改造。加快兴隆寨、浅井头、南村、王府庄、小所、遇驾沟等城中村、城郊村改造,优先推进安置房建设。科学论证推进方案,强化与开发企业深度对接,稳妥推进同乐寨、七里河、符家屯等其他城中村改造。探索推进城中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高度关注失地群众长久生计,做好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稳步推进失地群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强化城管队伍建设,创新建立“覆盖广泛、常态长效、管教结合”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新建道路两侧、农贸市场、农村环境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严格土地和规划执法检查,坚决遏制违法用地、私搭乱建。
■坚持服务大众,切实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深入推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组织实施公益性文娱活动,定期为8个城郊村放映数字电影。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强化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管理。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度挖掘辖区工业文化遗产资源,全力推进10号街坊苏援文化体验中心、156主题公园等重大文化项目,研发与其相配套、能消费的文化产品,发挥文化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以洛阳国学剧场项目为带动,发展、引进、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切实提升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引导祥和牡丹等企业提升产品层次,扩大规模效应。
■坚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辖区企业开发节能环保产品。强化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和考核。推进土地节约利用。
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强城乡接合部私排污水监督、加大整治力度,巩固沿河排污口整治成果。逐步实施大明渠沿线74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加强建筑工地、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规范管理。
全面推进生态绿化提升。巩固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继续开展园林小区、园林单位创建活动。推进主次干道、重要节点、城市出入口、广场游园、主要商业街区绿化提升,增加城市绿量,提升绿化品质。
■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强化法制观念。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
推进全面改革。主动改进不适应发展要求、不符合客观规律,影响效率、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重点探索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招商激励、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用改革红利激发发展活力。
提高执行能力。确定的工作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绝对禁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坚决避免推诿扯皮、拖拉应付。
增强服务意识。对于民生之需、群众所盼,一刻都不能耽误,半点都不能马虎。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回应社会关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文风会风,加强督促检查,落实一线工作法,在抓落实、促实效上下功夫。
加强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涧宣)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新增城镇就业25000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014全力做好十个方面民生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落实各项社会保障等制度,及时足额发放社会养老金,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做好特殊人员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关心困难弱势群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突出抓好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改善。
●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实施甘肃路提升改造工程、青海路路灯改造工程。做好南村、浅井头等城中村安置区周边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整修农村公路、村道6.2公里。
●开展城乡环境提升,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无主管小区和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切实搞好农村环境整治。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产业发展。
●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深入推进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提高全社会慢性病防控水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净化医疗卫生环境,深化人口计生优质服务。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