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礼乐文化之我见
历史的叹息
暗香
当幸福来敲门
一匙水
“卿卿”的由来
意大利谚语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2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灯下走笔
礼乐文化之我见
□洛人
    最近,不断看到谈“礼乐文化”的文章,这些文章对周代礼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周代的礼乐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上,自西周开始,至平王东迁洛阳,便已“礼崩乐坏”。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说明礼乐制度已不复存在,经过几百年的实践,其辉煌期已过,毛病开始显现,纵然孔子竭力鼓吹,也礼不可复了。

    周代的礼乐来自周公,“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周公的礼乐思想,集中体现在《礼记》中。但是,应该指出,《礼记》虽被后世儒家奉为经典,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它的性质有点像国家的法典,它提倡天子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它规范的是天子、贵族、庶民之间的尊卑关系,从天子到庶人,等级森严,不可僭越。其中爵禄、衣服、饮食、出行、孝制、祭祀,规格各不相同,体现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威严。它实际上是一部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成文法”。

    周公是政治家,他推行的“政”,都是为了“治”,行政是手段,治平是目的。《礼记》首先体现的是奴隶主贵族的意志,远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请看《礼记·王制》中透露出的杀机:

    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

    季孙氏在家演奏“八佾舞”,逾制,僭越,以致周公的粉丝孔子谈到这件事时,还大骂“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再看一段:“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黜)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流放)。革制度衣服者为畔(叛),畔者君讨(讨伐)。”

    再看殡葬与祭祀:“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三年之丧,自天子达。庶人县(悬)封,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丧不二事。”

    关于殡葬,自天子到庶人,有着天壤之别。最差的是庶人,三月而葬,悬封,即直穴竖葬,连天下雨也不得改期。甚至连人死的说法也要严格区别,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其等级何其森严。

    更为繁缛的是饮食,规定得更为具体,“钟鸣鼎食”,天子用几鼎,诸侯用几鼎,士大夫用几鼎,绝不容许逾越。那时用的是打击乐,只有编钟与编磬,在钟磬的悠扬乐声中,奴隶主贵族尽情享受礼乐文明,何其舒心畅意,此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礼乐文明是贵族的专属,天子出行,驾六,诸侯驾四,均有等级,谁也不敢随便坐超标车。

    在《礼记》中,不够人文关怀的还有:“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注:杖,所以扶衰弱,五十始衰,未五十不得执)倘你四十八九,身体不行了,未满五十,不得执杖,这也算礼乐文化的人文关怀吗?

    在戏剧中,还多能看到“古代官员”出行,前导的执事牌上写着“回避”“肃静”等字样,四抬轿、八抬轿、蓝顶轿、绿顶轿,均体现着等级,这都是礼乐制度的体现。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我们不能奢望他在那时就打造平等和谐的公民社会。我们不可过于理想化,把礼乐文化想象得那么完美,陶醉于“礼乐”二字的字面美好上。周公虽为圣人,也有他自己的阶级局限、利益局限、时代局限。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