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近1.6万元
周三迎冷空气 周六气温回升
160余条道路本月集中养护
家庭寄养,让孤残儿童置身家的温暖
爱耳护耳 健康听力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3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家庭寄养,让孤残儿童置身家的温暖
11年来,市儿童福利院382名儿童在215个爱心家庭里受到呵护
    昨日,香港海星基金会和香港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的专家,来到洛阳市儿童福利院的3个家庭寄养服务站,为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培训。福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有助于提升孤残儿童在寄养家庭的生活质量,提高寄养儿童的幸福指数。

    家庭寄养,让孤残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昨日上午,为了迎接专家们的到来,北窑家庭寄养服务站的寄养儿童和家长们共同表演了手语舞蹈。随后,香港专家们参观了该寄养服务站,并对4个寄养家庭进行探访。专家们和寄养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对寄养儿童的身体情况、身心发展状况等进行了交流。

    游秀青是瀍河回族区上窑社区居委会的一名寄养家庭的家长,她的两个孩子都已工作。2010年和2011年,3岁的妞妞(化名)和7岁的小强(化名)先后来到游秀青家中。妞妞患有脑瘫,生活不能自理,小强是名智障儿童。

    6点半起床给孩子做饭,换洗尿布,带孩子们到寄养服务站做康复训练……4年来,游秀青的生活忙碌而辛苦。如今,妞妞已能站立,还能进行简单的对话。

    “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在寄养服务站,工作人员对我们进行儿童康复、教育方面的培训,这对孩子成长很有帮助。”游秀青告诉记者。

    创新思路,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

    2003年年初,市儿童福利院的一名女孩得了腮腺炎,需隔离治疗。当时福利院没有多余房间,女孩被送到一名保育员家中休养。半年后,女孩不仅身体康复,还变得活泼开朗。

    “能不能把一些孩子送到社会家庭中寄养?”时任市儿童福利院护理部副主任的郑红东开始大胆尝试:让福利院的10名孤残儿童进入5个家庭寄养,效果良好。2003年年底,香港主流梦工场基金会联合洛阳日报社,在市儿童福利院率先发起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体制改革,并在瀍河回族区北窑社区建立家庭寄养服务站。2004年,福利院相继在瀍河回族区瀍河回族乡下园村、洛龙区李楼镇桃园村设立2个家庭寄养服务站。每个服务站配有特教老师、康复老师、按摩师等。

    “年龄35岁至60岁,身体健康,有稳定收入,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人士,可提出寄养申请。根据孩子残疾程度,福利院对寄养儿童每人每月的抚养费按550元、600元、650元三种标准补贴。”郑红东说。

    此外,每个寄养服务站利用半个月的时间,采取集中授课、示范讲解、观看录像等形式,组织寄养家庭的家长明确责任、义务,并传授护理知识与技能。

    11年来,累计有382名孤残儿童进入215个家庭生活,他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各方努力,提高寄养儿童生活质量

    郑红东介绍,为了让寄养儿童生活得幸福,每个寄养服务站每月召开一次家长会,工作人员和寄养家庭的家长利用这个机会,相互指出不足、提出建议;3个服务站内的护理人员定期换岗,以便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在寄养服务站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年来,先后有55名脑瘫儿童实现站立,25名儿童实现行走。

    市儿童福利院相关负责人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寄养儿童和家庭成员关系融洽、互动良好,寄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寄养前有所提高。此次香港专家对社工进行培训,对提升孤残儿童在寄养家庭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不过,推动家庭寄养事业的进步,还需要健全家庭寄养模式。福利院和寄养服务站会继续对寄养家庭的家长进行康复训练和紧急救助方面的培训,并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成长;合理设计服务方案,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社会活动,促进寄养儿童与社会融合,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

    香港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主任张伟光说,感谢寄养家庭的家长,孩子们的进步离不开他们的辛苦付出。“通过走访,我们发现,每个家庭都给予孩子们较为充足的物质条件,但在心理方面,还有欠缺。家庭寄养不仅是对孩子的照顾和保护,还要教会他们学会独立和融入社会,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社交机会。”

    本报记者 王晓丹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