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搀扶老人奖”这样的“新闻眼”,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有人说,对扶起老人的善举予以奖励是一个积极的导向,“搀扶老人奖”包含着一家民间公益网站弘扬社会正气的良苦用心和诚意;也有人说,“搀扶老人奖”容易将人们善行的出发点异化为功利目的,偶尔颁出的大奖也无法构成对见义勇为的长期激励。
无论人们有何感受,“扶不扶”在当下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而“扶是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正在达成一种最主流的共识。
我们当然乐见“扶”的共识越来越强大,更乐见将其转化为“扶”的行动越来越多。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见义勇为、助人行善的成本和风险在很多时候、很多部位是比较高的,但激励与保护机制还不够及时、不够完善,迫切需要方方面面的着力与合力,从而有效化解“扶”的风险,让公德和善心的成长少一份压力、多一份踏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绝非一个达不到的境界。当社会救济实现稳定而良性的常态,“扶”将是每个人最自然而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