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夸一夸洛阳的牡丹花……古都牡丹花,品种真齐全,红黄紫白黑,朵朵都鲜艳。许多外国人,来洛赏牡丹。看过牡丹后,嘴里直称赞……”
这段朗朗上口的天津快板名叫《外国友人赏牡丹》,是我市一名文艺爱好者陈明涛创作的。他歌颂牡丹近6年,方式却不仅仅限于快板一种,还包括淮北梆子、山东柳琴等其他文艺形式。
今年51岁的陈明涛自幼喜欢文艺。2008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市里曾举办了一个歌颂牡丹的比赛,陈明涛报名参加比赛并获了奖。
从那以后,一有时间他就搞创作,主题都是歌颂牡丹,至今已有不同形式的作品七八篇。
我们不妨再看几段:
“太阳一出照西墙,照得大地暖洋洋,从东屋走出一位王大娘,面带笑容精神爽,要问她为啥这样高兴,赏牡丹我就要去洛阳……”
这段名叫《王大娘来洛赏牡丹》的山东柳琴“剧本”,是陈明涛根据《王大娘的外甥在部队提干又入党》的山东柳琴“剧本”演绎腔调改编而来的。
“鸡叫三遍天未明,我急急忙忙进洛城,我一手挑的是紫罗兰,一手挑的是黄牡丹……”
这段名叫《王老汉进城卖牡丹》的泗州戏“剧本”,是他根据泗州戏曲《王华卖爹》的戏调改编而来的。
“说起来,近六年时间只写出七八篇作品确实有些寒酸。”陈明涛说,退休前一直忙工作,创作时间很少;退休后,他虽然又找了份工作,但时间明显比以前充裕了许多。因此,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他想找些类似免费茶水摊、义务指路人等与牡丹有关的真人真事,将其改编成快板等形式,继续歌颂牡丹。
本报记者 马毓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