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加快建设 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我市首片碳汇林种下千棵树
“小城”变“大城”
总部迁往偃师
助推产业集聚
优化“三个环境” 给力项目建设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3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小城”变“大城”
——江苏常州产城融合促转型发展
    制造业基地常州市,近些年来以“产城一体化”为抓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城市功能提升,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让一个苏南“小城”实现了向“大城”的转变。

    产业支撑城市发展

    “地处高新区边缘的孟河镇,以前被称作常州的‘西伯利亚’,这几年由于汽车零配件产业发展快,很快集聚了4万多外来人口,成为全国重点中心镇和国家级产业基地。”常州高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西宁说。

    李西宁介绍,常州高新区1997年成立时,仅有5.6平方公里、几家乡镇企业,管委会的办公桌都没几张。

    随着发展的需要,常州高新区通过区镇合一,合并了周边6个镇,现在已发展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占比超过85%的产业高地,去年GDP突破860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综合排名列全省开发区第3。

    与产业同步,一个6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高新区拔地而起。博物馆、规划馆、大剧院、奥体中心、高铁站、客运中心、现代传媒中心等相继亮相。

    高新区的“产城一体化”是常州的缩影。如今,常州已从老城区10多平方公里的“小城”,拓展为北有高新区、南有武进区,建成区面积进入全国前20位,户籍人口从225万增长到350万,外来务工人员150多万的“大城”。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城市变亮丽的同时,常州投入大量资源提升公共服务,尤其针对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集聚产生的“吃、住、行、教、卫、娱”等需求,加大倾斜力度。

    常州2009年已基本实现本地住房困难居民应保尽保,此后,将保障房面向外来工、新就业大学生、高职院校毕业生等。常州市住房保障与管理局局长孙勇介绍,常州“十二五”期间将建设公租房3.2万套,采取“建储并举”,一边建设,一边通过市场化手段,收储小于80平方米的市区空置房源,以公租房价格出租。

    与此同时,常州还加快提升各类公共服务水平。快速公交BRT已经联网成环,公交全部一元一票,城市交通由B类城市二等水平跃升到A类城市一等水平;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吸纳13.6万“新市民”子女就读,吸纳力达到87%;“绿色客厅”遍布城区,市民步行10分钟,就有公共绿地、公共设施和免费公园……

    以人为核心增强创新动力

    作为“苏锡常”的重要一员,常州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近年,常州整合6所高职院校资源,创建一流的高职教育基地,每年输送2万名应用型人才。创新“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企所共赢”理念,设立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近800家,集聚创新人才1.5万名,5000多项科研成果在常州成功转化。

    高效的服务也引得海外人才扎堆常州。按照“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有舞台、有前途、有利益”的理念,常州出台一系列政策,从启动资金、贷款担保、项目配套、购房补贴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

    常州以科教城为核心,全市加快发展功能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创新型科技园区销售额突破3000亿元,形成1个至2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兴产业集群。

    (据新华社南京3月18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