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郝洋 通讯员 陈亚辉)农村水管铺设大部分已完成,但水龙头仍没有安装到村民家中;农田灌溉工程已开始,深入田间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规划……昨日从市水务局获悉,我市近日出台《加快解决水利建设及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力争解决水利建设“神经末梢”阻塞的问题。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水利建设及服务存在“最后一公里”不畅的问题,导致工程不能真正惠及群众。例如:部分农村饮水工程存在不到位、不到底、不到边等问题,一些群众还没有真正吃上放心的自来水;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竣工审计和竣工验收工作较为滞后等。
为此,《通知》提出,我市将对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全面排查,对工程没有入户、群众没有吃上水的,认真查明原因,制定实施措施,责任到人,确保工程真正发挥效益。在水库除险加固和重点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方面,要重点解决好竣工验收和收尾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好配套资金、环境协调、组织施工等问题,千方百计加快工程进度。
在农田灌溉方面,我市正在推进洛宁、伊川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和洛宁、伊川、宜阳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但一些农田的渠系配套设施没有被列入建设范围,农田灌溉“毛细血管”并没有真正疏通。《通知》提出,要在确保工程高质量完成的同时,完善田间渠系配套工程,打通“神经末梢”,做到有渠能通水、有水能进田。
另外,为了增强农村的抗旱能力,我市将用3年时间完成塘堰坝的治理改造工作;加快集雨水窖、浅井等小型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集雨水窖5000座,其中今年将建设1600座;加快井站修复配套工作,市级和县级财政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力争用3年时间使井站配套完好率达到90%。
《通知》还提出,今年年底前,引黄入洛、引洛济秦工程要全线贯通,洛河市区段上下游各延伸1公里的治理工程要主体完成,瀍河朱樱湖工程要大头落地。另外,邙山渠治理改造工程争取近期通水,确保在牡丹文化节期间形成水系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