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公元624年至公元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公元690年至公元705年),为巩固武周政权,她曾任用酷吏,大兴冤狱。但她广揽人才,完善各种政治制度,积极发展经济。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因天生丽质,被唐太宗召入宫中,立为才人。太宗死后,26岁的武则天削发为尼,被送进感业寺。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与武则天关系暧昧。李治做皇帝后,念念不忘武则天,不久即纳入宫中。武则天通过种种手段,使高宗废王皇后,而自己则由昭仪变成皇后。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始,高宗头痛病不断发作,导致双目模糊,难以主持日常政务,政事常委托武后处理。朝野内外恭称皇帝与她为“二圣”,实权已基本掌控在武则天手中。
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武则天先后将自己的4个儿子或害或废。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她宣布改唐为周,建立了武周政权,以洛阳为神都。
她广选人才并开创了殿试制度。其间,朝廷上下,人才济济。
武则天重视生产,大力发展农桑,出现了国富民殷的太平景象,全国人口逐年增加。她执政时期,对神都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洛阳人口超百万,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逝于洛阳。次年安葬于乾陵,与高宗合葬。 (资料提供: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