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明朝洛阳牡丹记
武则天:建立武周为女皇 定都洛阳称神都
好来历面向全国征集名茶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4 月 22 日 星期    【打印】  
明朝洛阳牡丹记
——兼谈明朝开封等地的牡丹
□郑贞富
《独乐园图(局部)》 仇英(明)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洛阳牡丹初植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至于明清时期的洛阳牡丹,人们大多语焉不详。由于明代后期,亳州等地开始种植牡丹,又有花谱问世,人们往往认为,亳州等地的牡丹在明朝时一定盛于洛阳。实际上,明朝时期,洛阳仍是全国的牡丹栽培中心,正如《大明一统志》所言的“牡丹,出洛阳者为天下第一”。

    1 洛阳牡丹甲天下

    《大明一统志》是明代官修地理总志,于明英宗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刊行。该书卷二十九载:“牡丹,出洛阳者为天下第一,有姚黄、魏紫,名园二十四,花品特著者二十五种。”它记载了明代中期洛阳牡丹的种植情况。当时,洛阳牡丹名园有24个,特别著名的品种有25个,如姚黄、魏紫等。

    明朝洛阳牡丹的兴盛,一方面源于元朝中期以后牡丹的发展,另一方面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豫西山区野生牡丹资源丰富,为栽培提供大量种源;二是明代洛阳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河南省采煤、矿冶、棉纺、瓷器业的中心,如明代红洞沟银矿遗址,规模甚大。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和牡丹的种植。明朝咏吟洛阳牡丹的诗文不亚于唐宋时期。在《明史》《明史纪事本末》这两本书中,牡丹一词出现了18处——4处讲的是抗倭战争中的朝鲜牡丹峰之战,8处讲的是有关牡丹的衣服,1处讲的是关于紫牡丹的诗,4处讲的是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春二月下诏取洛阳牡丹三十本,还有1处讲的是洛阳龙门镇有个叫“司牡丹”的女子死而复生。

    这说明洛阳牡丹名满天下,皇帝要下诏取之。而在洛阳,以“牡丹”为名的女子很普遍,这反映了牡丹在民间的重大影响。

    2 天下名园重洛阳

    明朝时期,洛阳名园很多。除元代名园的传承外,还有两种——重建的北宋名园和新建的园林。在重建的园林中,最著名的是苗帅园和独乐园;在新建的园林中,最著名的是12个王府园林。

    苗帅园曾是北宋洛阳私家园林,毁于战乱,明初有人在此重建苗帅园。谢肇淛(zhè)《五杂俎》卷三载:“洛阳名园,以苗帅者为第一。据称,大树百尺对峙,望之如山,竹万余竿。有水东来,可浮十石舟。有大松木,水环绕之。”

    独乐园是由司马光命名的园林,也毁于战乱。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洛阳人毕享中进士,官至右都副御使,开始重建此园。对于此园的景致,黄佐在《泰泉集》卷九中这样表述:“独乐名园乐水滨,种葵长得殿余春。”画家仇英曾来到洛阳,绘制了《独乐园图》,画中可以看到花农担水浇牡丹的场面。

    明代徐渭的《牡丹赋》载:“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尔其月陂堤上,长寿街东,张家园里,汾阳宅中,当春光之既和,蔼亭榭之载营。天宇旷霁兮丝遊,景物招人而事起。”月陂堤等是唐宋的洛阳名园,明代对其进行修复,再现“百蕊千芽,照耀朱霞”的牡丹奇观。

    洛阳最壮丽的园林是明朝前期的伊王府和后期的福王府(位于今老城区)。除此之外,洛阳及周边还有10个郡王府:洛阳郡王府、万安郡王府、安乐郡王府、孟津郡王府、阳城郡王府、新安郡王府、永宁郡王府、宜阳郡王府、河清郡王府、河阳郡王府。这些王府广设园囿,芳草芊芊、国色吐芳。

    关于洛阳的名园,明朝王立道的《具茨集·诗集》卷四载:“洛阳自古多名园,仙履同临九日尊……点缀春光应不惜,一花乞于一诗来。”胡奎的《斗南老人集》卷三载:“洛阳牡丹公式玉盘,宫城落絮春漫漫。千轮万毂画驰道,一日看花心未了。”诗中描写的就是明朝初期伊王府的牡丹之盛。

    3 中原遍开洛阳花

    明朝中原各地,除洛阳外,开封的牡丹也很繁盛。开封是朱元璋第五子周王的封地,周王府就是原来北宋的宫城。朱安侃的《丛桂庄牡丹谱序》载,周王府是从第二代周王朱有炖开始种植牡丹的,牡丹园名“天香圃”,其中有牡丹二十余品,“汴之城中,土卤而水咸,百卉不宜,士庶之家罕有焉”。

    嘉靖后,周王府开始在郊外建牡丹圃,贵族们争相种植牡丹。朱有炖的庶孙朱安侃说:“一园所植者数万本,其品多至五十余品,自古未有如此之盛!”朱安侃的牡丹园名为“丛桂庄”,“植牡丹数百本,作牡丹谱六十二品”,但该谱已佚,仅有这篇序言载入《明文海》而传世。

    河南省其他城市如汝州、裕州(今方城)、汝宁(今汝南)也植有牡丹,但以许州(今许昌)为胜。

    紧邻今河南省的亳州,牡丹种植是从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开始的,薛蕙将牡丹从洛阳、许州引种至亳州。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薛蕙之孙薛凤翔的《亳州牡丹史》载,亳州有15个牡丹园,“今亳州牡丹更甲洛阳,其他不足言也。”实际上,薛凤翔的话不足信矣!因为他未到过洛阳、开封、鄢陵。他所记载的15个牡丹园,只有两个数十亩,其余都是数亩。与开封“一园所植者数万本”根本无法相比,因为当时开封仅王府园林就有35个。与“名园二十四”、一般园林数百的洛阳更不能相提并论。

    中原牡丹在明末遭到毁灭性打击。郑廉的《豫变纪略》载:“李自成破洛阳,杀庶民数十万;水淹开封,百万民众死的剩两万;亳州被李自成破两次、被张献忠破一次。战乱过后,开封、亳州牡丹灭绝。”

    明末清初的孟津人王鑨(lóng)在《哀洛阳故宫》表述了战乱后洛阳之惨状:“洛阳三月春不新,恼杀洛阳看花人。旧时池馆今不识,暮鸦啼破杨柳春。”他的《洛阳闻子规》载:“洛阳三月啼子规,子规嗷嗷声何悲……春来啼处花成血,血积花飞红雨倾。”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