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带宽的国际专线让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入网”20年让中国人的阅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速读、刷屏、瀑布式的滚动信息成了现代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
“已经很久没完整的读过一本书了。”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宋辉武说,用电脑了解“大事小情”,用手机浏览各类著作已成为他和周围朋友的主要阅读方式,抽出大块时间用来“啃大部头”越来越少见。
近日,社交网站上关于网络“速读”与传统“慢读”的讨论迅速发酵。不少网友发文称,《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的去世让他的微信朋友圈满满的都是马尔克斯的名言和对他的怀念。
“可是在这则讣告出现之前知道他还活着的网友有几个呢?读过他著作的人又有几个?”网友“DADA”如是说。他的观点得到诸多赞同,不少网友认为,伴随网络而来的速读时代让人缺乏静心阅读的动力和习惯。
在知名编剧郭中束看来,网络时代带来的“速读”“刷屏”并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一无是处”。“互联网带来的阅读方式让人们有了更广阔的知识涉猎空间,我认为‘速读’并不影响年轻人的知识增长和对社会的认知。”
“时代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让人有自由选择知识的权利,互联网不正是这种权利的最好提供者吗?”郭中束说,“我倒是不太认同如今大行其道的打着‘厚黑学’‘成功学’旗号的书籍,感觉这种书读来用处不大。”
“传统方式的阅读量减少是不可扭转的趋势。”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金振邦说,“‘速读’更多的是碎片化阅读,网络阅读的思考可能更扁平化,但不时出现在文本中的链接可以弥补思考深度的不足。”
“读者的时间分配可以让两种阅读方式互补结合。”金振邦说,“没有孰好孰坏,只要是好的读物,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永不过时。”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