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大山小说精选集》 贾大山 著 作家出版社 出版 |
|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作家贾大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取经》《花市》《莲池老人》等一批短篇佳作。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其中《取经》荣获全国首届短篇小说奖。他创作于70年代的《取经》等作品,主要以政治视角写基层干部;80年代“梦庄纪事”系列,则不再直接写政治,而是写生活于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普通农民的人性及人情;90年代之后的作品,意在发掘人性的共通之处。 |
|
核心提示
提起作家贾大山的名字,现在的读者可能觉得有些陌生。
前段时间,一些媒体刊登了习近平忆故友贾大山的旧文《忆大山》,文章历数了他与贾大山十余年的交往情谊。近日,新华社播发纪实文学《朋友》也记述了习近平与贾大山的交往始末与深厚情谊。
日前,《贾大山小说精选集》出版,这位在80年代颇有名气的河北作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1 习近平与贾大山的缘分
1982年,习近平被分配到河北省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贾大山是他到正定后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对象。俩人一见如故,无话不谈。此后的几年里,俩人常常促膝交谈到午夜时分。为了不影响机关门卫的休息,他们便叠罗汉似的,一人先蹲下,另一人站上肩头,悄悄地从大铁门上翻过。
1985年5月,习近平调离正定去南方工作,俩人相约长谈,依依惜别,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习近平到南方以后,曾给贾大山去过几封信,后来偶尔通个电话,还曾多次让人捎信儿,希望他在方便的时候,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每次见到正定的同志,习近平都请他们给贾大山带去一些薄礼。每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要给贾大山寄上一张贺卡。1991年春节,习近平回到正定,抽时间专程到家里看望贾大山。
1995年深秋,贾大山患病并做了手术,病情不见好转。习近平利用在北京开会的机会,抽空到医院去看望他。
1997年2月9日,习近平又一次回到正定,最后一次去看望贾大山,并拍下了他和贾大山,也是贾大山和别人最后的一张合影。2月20日晚,贾大山因病去世,享年54岁。
在媒体刊登的习近平忆故友贾大山的旧文《忆大山》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作家,大山有着洞察社会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独特视角。他率真善良、恩怨分明、才华横溢、析理透彻。对人们反映强烈的一些社会问题,他往往有自己精辟独到、合情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与大山作为知己相处的同时,我还更多地把他这里作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为我行政与为人的参谋和榜样。”
2 贾大山的小说世界
贾大山的小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乡土题材,代表作有《取经》《花市》《小果》和“梦庄记事”系列;另一部分是“古城人物”,像《西街三怪》《林掌柜》《钱掌柜》《王掌柜》,还有《老底》《老曹》等篇章,共同构成了贾大山的小说世界。
贾大山生于正定古城一个普通的小商人之家,小时候,他家里开一个杂货铺。他父亲善良本分,严格遵循生意人的诚信和公平,因此人缘好,朋友多。贾大山正是传承了父亲的这种优良品格。而童年的记忆以及那些和父亲交情甚笃的好友,则成了他日后创作“古城人物”的宝贵矿藏。
贾大山熟悉底层民众的生活,而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赋予了他独特的艺术特质和审美眼光。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达到了呼之欲出的境界。
除去童年的记忆,贾大山还把笔触伸向了古城的现代人。同样,他所写的人物,也都有原型,都是来自于他身边的生活。《老底》中的老底,是回民厨师,一位烹饪高手。他要重新拾起已经失传的“全羊席”。从文字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正定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古城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达观和幽默的性格。
贾大山扎根于正定这块沃土,他所关注的,也都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他的目光和笔触,探向了人的灵魂深处。他的小说内涵深刻,幽默诙谐,地域色彩浓郁,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智慧;不是“西餐”,也不是“鲍鱼”,而是别具风味又深受民众喜爱的“地方小吃”,让读者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也引发对社会和人性深深的思索。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