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使我市水产养殖业起步早、发展快。但近三年,我市水产市场持续低迷,水产品价格整体趋势不断走低,尤其是今年春节过后至今,部分水产品甚至出现成本与售价倒挂现象。业内人士指出,养殖品种单一导致抗市场风险能力降低,建议加强现代化渔业养殖打破市场低迷局面。
“卖不上价”,水产市场持续低迷
近日,我市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卖不上价”打击了不少养殖户的积极性,有些昔日红火的池塘甚至出现干涸无人管理的情况。
昨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几个水产市场,在七一路附近的一个水产市场内,鲤鱼每公斤售价8.4元至10元,草鱼每公斤售价14元左右。该市场一商户说,随着五一小长假临近,近两天价格有小幅上浮,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还是明显偏低。
“今年春节过后,部分鱼类的零售价基本与养殖成本持平,有的甚至出现倒挂现象。”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韩太国说,以鲤鱼为例,本地鲤鱼的养殖成本为每公斤8.6元至9元,但近段时间,我市鲤鱼零售价最低降至每公斤7.6元,远低于投入成本,大大伤害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
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降低
我市水产市场为何持续低迷?
据了解,2011年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本地鱼类品种中,鲤鱼因养殖成本低、易养殖、养殖技术成熟等,成为各养殖户的主要养殖品种。目前,我市池塘养殖面积约为3万亩,其中仅鲤鱼养殖面积就占70%至80%,是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鲤鱼高产区。
韩太国认为,鲤鱼品种占大多数,导致品种过于单一,而单一品种养殖数量过大,又导致市场供过于求,售价也随之下降。此外,由于一些养殖户养殖技术不够科学合理,高密度的养殖习惯影响水质,进而导致鱼类体质下降,容易生病,增加了养殖成本。
丰富水产品种,引进现代化养殖方式
如何打破我市水产市场低迷状态?
韩太国建议,可丰富鱼类养殖品种,提升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如提倡将鲤鱼与草鱼、鲤鱼与鲫鱼、鲤鱼与黄颡鱼等混养,丰富养殖品种;也可养殖黄鳝、鲟鱼、虹鳟、大鲵等地方“名优特”水产品种,提高产品经济价值。与此同时,养殖户应合理降低池塘养殖密度,提升鱼类抗病能力及品质。
他还建议,可引进现代化养殖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成本。如新乡原阳县有养殖户采用物联网等现代化养殖方式,通过智能远程控制系统操作增氧机、饲料机、水泵等生产设备,每年仅人工成本就节省10余万元。
与我市鲤鱼每公斤售10元左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州一家养殖户采用仿生态养殖的鲤鱼每公斤售价为60元,且供不应求,往往需要预订才能买到。因此,他建议通过减少饲料喂养量、种植水草、养殖废水汇集起来进行生态净化等的仿生态养殖模式,提升水产品品质及抗市场风险能力。
本报记者 赵佳 见习记者 朱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