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阳·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水产“新宠”,期待“游”得更远
“0首付”购房当心“先甜后苦”
装修预算上限 合同最好写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5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依托丰富的冷水资源,我市冷水鱼产业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水产“新宠”,期待“游”得更远
    核心提示

    近年,我市依托丰富的冷水资源,在南部山区发展冷水鱼特色水产业,让更多绿色水产“游”上了百姓餐桌。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我市冷水鱼产业目前发展势头正旺,养殖户积极性颇高,但抗风险能力弱、销路较窄等已成为阻碍该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现状

    自然环境适宜 冷水鱼产业发展红火

    去年,我市出台了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在扩大全市水产养殖规模的同时,着力打造沿黄地区黄河鲤鱼及南部山区冷水鱼两大特色水产业集群,让更多绿色水产“游”上了百姓餐桌。其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南部山区冷水鱼特色产业的发展。

    什么是冷水鱼?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韩太国介绍,所谓冷水鱼,顾名思义就是生存在冷水中的鱼类,它们耐寒怕热,对水温的要求较高,一般水温高于20℃时就不易存活。

    我市南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拥有丰富的冷水资源,而且环境很少有污染,为冷水鱼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依托这些丰富的冷水资源,我市因地制宜在南部山区发展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冷水鱼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市栾川、嵩县、洛宁、汝阳等地的大鲵、三文鱼、虹鳟、鲟鱼等冷水鱼产业发展较为红火。

    大鲵是两栖动物,栾川自古以来就是大鲵盛产区,嵩县、汝阳、洛宁、新安等地也都有野生大鲵的活动记载,因此,我市将大鲵纳入冷水鱼产业中。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人工养殖的大鲵约有12万尾。2013年,全省探索开展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在全省首次获许可的6家大鲵养殖企业中,就有我市的2家企业。

    “目前我市冷水鱼数量稳步增长,总数在全省范围内名列前茅。”韩太国说。

    困扰

    抗风险能力弱 产品销路较窄

    随着冷水鱼养殖技术日益成熟,我市各县(市)区养殖户养殖积极性不断提高:今年4月26日,我市首届“鲵王”大赛开始报名,短时间内就得到50余家企业响应;5月6日,嵩县相关部门进行大鲵驯养培训,100余名农民积极报名参加……

    在我市冷水鱼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制约该产业发展的瓶颈也逐渐显现。

    韩太国说,冷水鱼养殖的技术含量较高,一些养殖户在技术尚未成熟之前盲目跟风,养殖风险较大,比如,在我市首届“鲵王”大赛上,水产养殖专家就发现,由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户养殖环境等方面不过关,有的大鲵已经出现患病迹象。

    “随着冷水鱼市场量增加,冷水鱼市场价格也出现较大波动。”韩太国说,以人工养殖的大鲵为例,最早每斤上千元,去年降为每斤800元左右,目前市场价格仍处于低谷期。

    同时,那些养殖规模较大的企业多数仍停留在养殖阶段,尚未进行产品深加工;个别企业虽有意识加工,但仅停留在对产品进行切割、分装等初级阶段,产品销路较窄。

    建议

    提高养殖技术细化深加工

    业内人士表示,冷水鱼不同于草鱼、鲢鱼等,其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养殖成本也比较大,因此建议养殖户不要盲目跟风,养殖前要确保技术有保障,以免出现较大损失。

    业内人士建议,本地有条件的养殖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养殖技术;加强产品深加工,扩大产品销路,以大鲵为例,它不仅可食用,其分泌物、皮等还具有较高的药用、美容价值,因此可以加大在这方面的研发和利用力度;养殖企业还应主动向外地同行业知名企业“取经”,通过打造品牌拓展市场。此外,业内人士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冷水鱼产业发展予以支持,同时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等。

    本报记者 赵佳 见习记者 朱艳艳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