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绿粽飘香。粽子的原材料糯米性温,可以暖胃,因此趁热吃可滋养脾胃,特别有益于脾胃虚寒者;但糯米做的粽子如果放凉后再吃,就很难消化,甚至伤脾胃了。究竟粽子要怎么吃才能健康、美味两不误呢?
1 粽子好吃,但不易消化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为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因此,女性吃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以免造成胃肠无法及时消化引起胃肠不适。粽子属于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甚至更合适。
2 吃粽子注意“一高两低”
注重高纤维: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容易出现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所以一定要加热后食用。若主料能辅以部分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
注意低油、低热量:肉粽早已成为“粽子一族”的主角,但它饱和脂肪含量高,所以吃肉粽时不宜搭配油腻食品,最好辅以含有植物纤维较多的蔬菜,要做到荤素搭配、细嚼慢咽。
3 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粽子
因为糯米是精白米,人食用后容易血糖升高,一些商家为了满足人们追求低热量的需求,推出无糖粽子。商家会介绍,这些无糖粽子使用的是甜蜜素等甜味料,不含蔗糖成分,糖尿病患者也能放心吃。其实,糯米本身升高血糖的作用就非常明显,无论是否无糖,糖尿病患者都不应多吃粽子。
4 考生应尽量少吃粽子
有些商家把粽子取名为“状元粽”,也是取自谐音,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讨个好彩头,会为孩子准备粽子。但粽子属于高热量、难以消化的食品,考生可以吃,但千万不要多吃,可以选豆沙、枣泥等较容易消化的馅料,以免造成消化功能差的人肚腹闷胀,带来肠胃类疾病。很多人吃粽子时有蘸糖的习惯,过多的糖会使人烦躁不安,情绪激动,也不利于考生正常备考。
5 吃粽子要注意搭配
在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搭配麦芽水、白萝卜或白萝卜水,促进消化;搭配吃些动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葱、土豆、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吃些有补脾胃、益肺肾功能的山药,帮助减轻肠胃负担;也可配一碗清淡的汤,如冬瓜、丝瓜汤等,最后再来一份水果,增加纤维质的摄取量,达到营养均衡。
6 吃粽子喝热红茶解腻
粽子吃多了会让人感觉到腻,食滞。热红茶有去油腻的作用,在吃粽子的同时喝点热红茶可以起到很好的解腻消滞作用。不需要特别指定哪一种红茶,但一定要是热的,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解腻作用。
同时要注意,吃粽子的时候不要喝冷饮,喝冷的东西容易让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让人感觉到滞胀。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