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大敌当前,还得坐下来谈
“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不再是见面就打了,而是可以坐下来谈了。
谈合作,谈冲突,合作是有条件的,冲突是免不了的。打了十多年仗,军帽上缀枚青天白日帽徽,这不成“白狗子”了吗?心头别扭,感情上过不去,更不用说主义、信仰不同了。
是谁挑起的冲突,这是必须论出个青红皂白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把自己描绘成羊一样的受害者,指着对方的鼻子大叫“狼来了”。可要说共产党就是活腻歪了,总去老虎嘴上拔胡子,是不是连蒋介石最亲密的朋友也不会相信?
谈谈打打,再谈再打,时称“摩擦”“国共摩擦”,好像有点儿“擦枪走火”的意思。可1941年1月发生的皖南事变,新四军7000多人战死、被俘,还叫“摩擦”吗?
恨不得国共两党一夜间就自相残杀个精光的日寇,趁国民党在华中对付共产党的机会,1月下旬调集几个师团的兵力,突然对河南国民党正面守军大举进攻。
大敌当前,还得坐下来谈,这还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
1941年直接影响国共关系和中国战局的,先是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是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立竿见影的是新疆军阀盛世才。他原先向苏联一边倒,那人简直红得有点发紫,这回瞅着这个靠山有点儿不牢实了,把他请来新疆的中共干部一通抓、关、杀,向蒋介石表忠心。
民族大义,党派利益,权衡利弊后,或多或少国共两党都不能不做出妥协。“七七”事变五周年,毛泽东甚至主动提出会见蒋介石,蒋介石也答应了,结果去重庆的是能叫蒋介石“校长”的林彪。
苏联无暇东顾,对华援助也停了,美国成了中国最大的援助国,援助当然都给了国民党。只是无论怎样,“屁股决定脑袋”,蒋介石和他的政府都让美国人不敢恭维,美国人反倒对共产党不无好感。
1943年11月下旬,开罗会议期间,蒋介石力图使美英领导人相信,共产党对抗日毫无积极意义。罗斯福的回答好像离题了:“你这种政府绝不能代表现代民主。”罗斯福要他改弦易辙,与共产党握手,组织联合政府。
翌年6月,华莱士副总统访华,也劝蒋介石以民主政治解决国共冲突。
1938年秋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代表中央政治局作的题为《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指出:
民族独立、民权自由与民生幸福,正是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阶段所要求实现的总目标,也是全国人民要求实现的总目标。
27
李白:醉卧花丛咏牡丹(上)
唐玄宗年间,李白与唐玄宗、杨贵妃在长安兴庆池沉香亭前演绎的“醉卧花丛咏牡丹”的故事,是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赏花经典。这个故事虽然流传了1200多年,但至今人们说起它来,仍然雅兴不减,意趣盎然。李白这番“吟花弄月”最初博得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最终却导致他退出仕途,离开了长安。
话说42岁的李白第二次来到长安。这次,玄宗封李白为“翰林供奉”。这个“翰林供奉”就是一个在宫廷里为皇上献诗作赋的官。李白“醉卧花丛咏牡丹”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某一日,兴庆池沉香亭边上数本红紫通白牡丹盛开,唐玄宗带领杨玉环等嫔妃和李龟年的宫廷乐队,一起来到沉香亭赏花。到了沉香亭,唐玄宗雅兴大发,立即传旨奏乐,于是李龟年指挥乐工奏乐助兴。可是玄宗听着这些旧词老调,渐渐感到索然无味,了无兴致,怎么办呢?玄宗突然想起了那个“翰林供奉”李白。李白是一个善作歌词,颇有新意的诗人,何不叫李白前来填写歌词,以助其兴呢?于是玄宗向李龟年下旨:“速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为朕填词。”
李龟年带人匆匆来到翰林院,却不见李白,人们说李白去喝酒了。想起“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龟年就到街上酒肆中寻找。长安酒肆很多,李白究竟在哪里喝酒呢?李龟年正在作难之时,忽听一家酒楼上,有人正在狂歌:“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传。”这不是李白吗?兴奋的李龟年赶紧跑上楼去,心想终于找到李白了,不然如何向皇上交待?可是一看傻了眼,原来李白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正在醉吟狂歌。李龟年只好上前大声宣诏:“奉旨宣李学士速至沉香亭见驾。”醉意蒙眬的李白听旨后仍未从酩酊中醒来,只含糊地说了一句“我醉欲眠卿且去”,就又呼呼睡去。李龟年无奈,只好让人把李白搀下酒楼,扶上马背,抬进了沉香亭,这时的李白已经醉成了一滩烂泥。
唐玄宗见李白烂醉如泥,却见怪不怪,并未降罪于他,因为他知道李白醉后必有好诗。唐玄宗命人在沉香亭铺上毯子让李白休息,又亲自为他抹去嘴角的涎水,杨贵妃也命人端来冷水,为李白擦脸醒酒,经过这一番忙活之后,李白才慢慢睁开眼睛,忙答:“我醉无妨,就请皇上命题。”
唐玄宗说:“就以牡丹为题,填写《清平调》如何?”李白一边说“好,好”,一边却端起了一杯御酒,一饮而尽。然后略加思索,于醉意蒙眬中抓起笔来,即刻吟出了一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