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0版:健 康·读 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熬夜看球赛谨防脑中风
警惕夏季用品
诱发的夏季病
健闻汇
西瓜也可做佳肴
有“痔”之士看世界杯
宜坐“冷板凳”
读 家
新书快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6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读 家
    31    刘禹锡:唯有牡丹

    真国色(上)

    在赞咏牡丹浩如烟海的诗篇中,有一首脍炙人口、时时被人吟诵的七绝,那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诗云: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首诗是说,庭前芍药虽然妖娆但缺少品格,池塘上的荷花虽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最美丽高雅的国色,只要它一开放就会惊动整个京城。可见刘禹锡对牡丹的评价和情感超过了任何花卉,可以说牡丹是他的最爱。从此,“国色天香”就成为赞美牡丹的专用词。

    刘禹锡何许人也?如果你听过这样一些诗句“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等,你就会知道他就是那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洛阳人。在他的七世祖刘亮时居家随魏孝文帝迁都而移居洛阳。唐贞元九年(793年),21岁的刘禹锡参加了科举考试,与柳宗元一起同榜高中进士。贞元11年(795年),中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8年后又被提升为监察御史。就在这时,刘禹锡写下那首《赏牡丹》。

    此时的刘禹锡正是风华正茂、春风得意,所以《赏牡丹》诗透出了他博大的豪情和对牡丹最为深邃的认识。“国色”一词是他这种豪情和认知的迸发,并把他的诗引上了“晴空”“碧霄”。写《赏牡丹》时是他人生的颠峰时期,有颠峰就有低谷,刘禹锡在这顶峰上停留了片刻,便从“晴空”滑落,人生成了一场梦。因此,《赏牡丹》成了他一生的分界和永远的记忆。

    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主张革除弊政。刘禹锡参与改革,后在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下,刚刚进行了5个月的革新就宣告失败,就连唐顺宗也被赶下了台。改革者瞬间变成罪人,刘禹锡、柳宗元等8人被贬郎州当司马,这就是史称的“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被贬到了郎州,即今位于洞庭湖畔的湖南常德市,古时那可是一个蛮荒之地。当年屈原就是被流放到那里,于忧愤之中投汨罗江而死的,可见那里当时有多么荒僻。

    孤寂最易思乡,10年中他深夜仰望清冷的月光,时时怀念他的家乡洛阳,他在诗中说: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红千万里。

    10年中,他也常常思念家乡的牡丹。他记得,一年春天,他赴长安科考,正是牡丹欲放时节,眼看牡丹就要绽放,却不能留下观赏,这令他愁肠百结,满腹惆怅,于是在诗中写道:

    平章宅里一栏花,

    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

    春分门外即天涯。

    就是在这样的思念中,刘禹锡度过了10年外放的生活。

    9    蒋介石要和毛泽东谈和平(上)

    历史已经证明,苏联出兵东北,是中共1945年以及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最大的好消息。毛泽东和朱德立即联名致电苏共,表示祝贺。在毛泽东看来,蒋介石邀他去重庆,根本就是一种政治招术,别有用心,甚至可能包藏祸心。美国在华驻军司令官魏德迈也来电帮腔,那是自然的。抗战期间,毛泽东常讲“国共反映美苏”,没想到这回美苏都坐到国民党那边去了。而内战将会毁灭中华民族,据说让毛泽东愤愤不已、耿耿于怀十多年。

    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毛泽东却不能不感到一丝冷意。

    美国联蒋反共已经明朗化,但它并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更不希望再来一场世界大战。苏联也一样。国民党毕竟拥有政府,苏联不能不同它打交道、订协议,但“国共反映美苏”的大格局不会变。那么,抗战后的中国前途,也就只能由国共两党来决定了。

    “国民党怎么样?看它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看它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将来。”“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呢?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人民得到的权力,决不允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

    以上文字,出自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举国狂欢,冷静下来,有人难免忧虑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将走向何方,国共两党是战是和,会不会再来一场内战呀?

    毛泽东已经洞若观火,并胸有成竹。

    站在井冈山上,不知毛泽东可曾怎样遥望南京,想没想过20年后会定都北京。已知的是1944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董必武的一份报告上批示道:“这次抗战,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战争的长期性是确定了的,但是战争究将经过多少年月则谁也不能预断”。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毛泽东判断再有一年左右战争就结束了,一个“拿下中国”的大反攻战略随之成形,准备利用地理优势,抢在国民党之前拿下一些大城市。没想到苏联出兵东北第二天,日本就表示要投降。胜利来得太快,共产党没想到,国民党没想到,美国、苏联也没想到。而此时,国民党只控制着西南、西北的部分偏远地区,一直在敌后抗战的共产党,却在华北、华中乃至华南部分地区占尽天时地利。

    用毛泽东的话讲,“八路军就在城门口”。

    8月10日,中央指示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并转各区党委:

    应立即布置动员一切力量,壮大我军,并须准备于日本投降时,我们能迅速占领所有被我包围和力所能及的大小城市,交通要道,以正规部队占领大城及要道,以游击队民兵占小城。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