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洛阳圆梦双申遗 助建文化示范区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双申遗”成功背后的洛阳担当
洛报人“中国行”助力大运河申遗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6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双申遗”成功背后的洛阳担当
本报记者 常书香
整治保护后的汉函谷关遗址 记者 鲁博 摄
北魏永宁寺(汉魏洛阳城遗址内)塔基出土泥塑精品 记者 张晓理 张斌 摄
    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沧桑,遗留在定鼎门遗址前的骆驼蹄印已经坚硬固化。那些从西域千里迢迢来到大唐东都洛阳的商人一定想不到,千百年后,他们驼队的足印成为这个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

    昨日下午,在卡塔尔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这两个项目的申遗点中,洛阳占了5处: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回洛仓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含宁人坊、明教坊)、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为什么要“双申遗”?如何让大遗址保护走向积极的发展式的保护?如何让保护与利用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链?本报为您一一解读。

    1 目的:促进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

    历时8年,涉及面广,跨国、跨省甚至跨学科申遗,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来做这件事,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保护和传承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是首要目的。”市文物局局长刘德胜解释,丝绸之路和大运河整体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务院部署的体现国家利益的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古代亚欧大陆间以丝绸为大宗贸易而开展的长距离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其东方起点在洛阳。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是中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的生命线。隋唐时期,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北宋时期,洛阳是大运河的西端终点。大运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洛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今的洛河市区段就是隋唐大运河的遗存,文物工作者陆续发现天津桥遗址、新区水利设施遗址、含嘉仓遗址和回洛仓遗址等与大运河有关的文物遗存。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都是人类社会留存至今的文化遗产,它们的伟大遗存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各民族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辉煌印记。申遗将会促进各地对沿线文物进行更好保护,还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刘德胜说。

    2 过程:好事多磨,一波三折

    “其实,洛阳的‘双申遗’道路,走得并不平坦。”市文物局副局长余杰说,在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工作刚启动时,热闹的申遗阵容里却找不到洛阳的影子。

    “因为当时不少人对隋炀帝存在很多争议,加上原来的京杭大运河早期通过河南,但是后来到南宋时河南段衰落,元朝时干脆将河道取直绕过了河南,由北京经山东向杭州流去,最终形成了京杭大运河。”余杰解释。

    2006年3月,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呼吁,适时启动“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随后,国家文物局重设《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将“京杭大运河”正式更名为“中国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正式列入大运河申遗工程,大运河申遗才与洛阳握手。洛阳的回洛仓、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成为申遗点。

    2007年6月,“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正式启动。2011年3月29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获批。含嘉仓遗址和回洛仓遗址被确定为“立即列入项目”,通济渠-洛河隋唐洛阳城段确定为“后续列入项目”。

    “丝绸之路申遗之前,其起点问题存在不同观点。2006年8月的新疆会议,不仅解决了丝绸之路的起始时间和路网描述问题,也开启了洛阳丝绸之路申遗的大门。”余杰说。

    1994年,我国就将丝绸之路中国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但由于西汉、东汉都城分别在长安、洛阳,丝绸之路起点归属争论不休而一度搁浅。

    3 价值:真实性、完整性强,文物价值突出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评定标准,遗址入选名录必须具备“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我市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申遗点有哪些文物价值?

    洛阳大遗址办公室主任王阁介绍,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路线之长、地域之广,前所未有;遗产的文化内涵的多样性,前所未有;洛阳的含嘉仓和回洛仓申遗点在申遗中有着重要担当。

    含嘉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与大运河的开凿关系密切;回洛仓在唐前期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是洛阳的粮仓,并且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隋唐时代洛阳官府的含嘉仓、子罗仓、回洛仓贮藏的粟米、食盐、布帛盈积,均是经大运河运输囤积或中转各地。回洛仓的发现,为隋炀帝将东都洛阳作为大运河的北终点提供了史实佐证。

    丝绸之路的3处申遗点中,汉魏洛阳城遗址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见证了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历代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洛阳城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与丝绸之路上繁盛的商贸往来具有密切关联;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是丝绸之路沿线保存至今不多见的古代关隘遗址,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处遗产点的类型不同,时期不同,是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历史价值的集中体现,突出地反映了洛阳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价值和特点。

    4 担当:严格按照标准,强力整治环境

    “这次申遗的成功,我认为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分不开,与媒体、市民和学者的支持分不开。”刘德胜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申遗工作,先后完成了申遗文本编制、遗产本体保护和展示、环境整治、专项法规建设、管理机构建设、资料档案建设、遗产监测、社会宣传等工作,为申报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市在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的情况下,相继成立了洛阳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丝绸之路博物馆和隋唐城遗址管理处等申遗工作专门机构,为申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为加大申遗点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市、县两级政府筹措资金1.5亿元,对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明教坊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累计拆除不协调建筑物近20万平方米,各申遗点周边环境显著改善。

    回洛仓遗址涉及瀍河回族区征迁用地203亩,涉及瀍河乡2个行政村、4家企业,拆除各类建筑物近29030平方米,搬迁居民17户,按照时间节点的要求,圆满完成征迁安置工作任务。

    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标准,我市实施了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区、汉魏洛阳城内城区域、汉函谷关等一系列文物保护展示工程。

    此外,市文物部门多次举办“走近考古,触摸文明”大型公众考古系列活动,吸引众多“考古迷”参与。媒体、社会大众也积极与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互动,开展了“大运河申遗中国行”“申遗文化采风”“重走丝绸之路”等活动,为申遗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5 展望:“用好”文化遗产,助力古都复兴

    刘德胜说,在加大保护和利用的同时,应积极将大运河、丝绸之路各申遗点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发展规划中。

    近日,记者在回洛仓遗址看到,其保护展示一期工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按照保护展示方案,已对发掘探明的西北部4座仓窖进行保护展示。周边那些虽未发掘但已探明的百余座仓窖遗址,则栽植环形或方形灌木进行地面绿化标识。随后,还将进行整座仓城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征迁以及后续考古等工作,将回洛仓遗址建成集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

    汉魏洛阳城项目负责人聂晓雨介绍,申遗成功后,将依托遗址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对重要遗址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通过考古遗址公园的形式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以体现千年帝都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我市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具备秉承唐代“包容、开放”精神,塑造“生态、时尚、健康、融合、开放”遗址文化的条件,目前已运用国槐、柳树、樱桃等植物标识出天街等古代城市的4种道路尺度和走向,创新城墙展示手段,勾勒出遗址的恢弘格局。

    目前,定鼎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招标工作已经结束,申遗成功后,将继续真实、完整地保存并延续遗存及相关环境所包含的全部历史信息。

    “我们还初步打算以婚庆摄影基地、生态时尚休闲为核心,以城墙内部、四合院、林间木屋、开阔草坪、广阔水域为载体,开展国际婚俗文化表演、举办室外婚礼等活动,形成婚礼文化产业链。”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负责人王丽娟说。

    新安县文物局副局长王欣表示,今后将加大整合开发文物资源力度,坚持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规划建设“汉关古城文化产业园”,将其作为丝绸之路申遗和文化展示的延伸与补充,进一步壮大文化产业,助推丝绸之路文化观光带的建设。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