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洛阳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响亮提出:“六路并进”,用4年时间培训120万人次,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占劳动者的比例。(见本报7月15日头版报道)
一个城市的“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能够以如此高的规格、如此细的实施计划推出,缘于正爬坡过坎的洛阳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缘于我们虽是制造业大市,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市,受工艺和技能人才的限制,一流产品还太少。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干事安德列亚斯曾说,深重的经济危机让我们明白,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能刺激我们走出困境,各国的上策就是提高国民的技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但国内现状是,一方面每年有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却找不到具备相应技能的员工。
鉴于此种尴尬,长期关注技能型人才和教育、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全会上提出“关于设立技能本科教育的建议”的驻洛全国人大代表马玉璞提出,“洛阳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在“六路并进”之外不妨再加“一路”——利用洛阳丰厚的教育资源,在当地打造技能本科教育基地,从源头上抓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洛阳大中型国有企业、科研院所云集,技能教育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其他地区无法企及。我们不妨乘着实施“洛阳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东风,由教育部门牵头,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当地院校中设立一些技能型专业,甚至设立技能型本科院校,让学历教育和技能培养不再脱节,从源头上解决我市高素质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
洛阳并不缺乏产生高技能人才的沃土,曾经代表中国参加伦敦“国际技能奥林匹克大赛”并勇夺银牌的中油一建公司电焊工裴先锋就是一个例证,我们缺乏的是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的相关机制。如果洛阳有了属于自己的技能型专业本科院校,就能让更多的“裴先锋”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