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30多家问题单位
成为重点执法对象
我在志愿军38军当译电员
大营销推动栾川旅游提质转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7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志愿军老兵讲述朝鲜战场上的枪林弹雨、艰苦生活——
我在志愿军38军当译电员
秦久发展示自己的收藏品
    核心提示

    昨日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61周年纪念日。作为一名志愿军老兵,每年这个时候,80岁的秦久发会将儿孙聚在一起,向他们讲述当年志愿军保家卫国的事迹。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儿孙牢记要爱国!

    1    入朝作战 保家卫国

    今年80岁的秦久发祖籍郑州荥阳,1952年,18岁的他响应号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于当年12月入朝作战。由于他当时具有初中文化,经培训后进入志愿军38军113师338团,任译电员。

    “当时上甘岭战役刚结束,为防止敌人从仁川再次登陆,我们的工事就在西海岸附近。”秦久发说,译电内容多是上级的作战指示,因此破译电文不仅要求迅速、准确,还要求做好保密工作。

    秦久发说,朝鲜战场条件艰苦,译电任务繁重,有时他们数天不能合眼。为节省时间,他们一边译电文一边啃干粮,渴了就接渗到工事里的雪水喝。

    “一把炒面一把雪,是当年志愿军在朝鲜的真实写照。”秦久发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没人喊苦,没人退缩,大家信念强烈:保家卫国!

    2    枪林弹雨 永生难忘

    秦久发所在的338团团部,是敌人的重点攻击目标,而俘获像他这样的译电员,是敌人梦寐以求的。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他们晚上翻译电文时不能点蜡烛,而是用小型手电筒照明,眼睛几乎要贴着纸张。

    秦久发回忆,在朝鲜西海岸反登陆作战中,一天晚上10时许,敌人突袭338团团部,炮弹频繁在团部周边爆炸,秦久发所在的工事遭重型炸弹击中,三名战友躲闪不及,被土掩埋。为抢救被土掩埋的战友,秦久发和其他志愿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徒手挖掘被埋战友。

    当战友被挖出来后,秦久发才感觉右腿钻心的疼,鞋内又湿又黏——他右小腿被弹片击中,棉裤已被鲜血染红。说到这里,秦久发将裤腿挽起,一道深深的疤痕赫然在目。

    1953年7月27日,秦久发接到一份译电让他兴奋不已,许久难以平静。这份译电的内容是这样的:金日成元帅、彭德怀司令员向朝中部队发布停战命令,自1953年7月27日22时起,即自停战协定签订后12个小时起,全线停火……

    当得知电文内容后,战友们兴奋得不得了,高呼:“我们胜利了!我们能回家了!”

    3    教育后代 牢记爱国

    秦久发回国后,于1956年3月被调至西藏地区。

    1969年,秦久发作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西藏班代表进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和慰问。转业后的秦久发来到洛阳市第二十三中学任职,从事政治教育工作。在课堂上,他常常将当年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英雄事迹讲给学生们听,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

    退休后,秦久发依旧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每年在《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纪念日,他都会把家人聚到一起,边唠家常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子女们说,秦久发教育他们,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爱国,这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影响很大。

    此外,秦久发还一直坚持义务为市二十三中及其他学校的师生讲授爱国主义课程。他还将自己收集的有关抗美援朝的书籍捐赠给市二十三中图书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本报记者 赵佳 文/图

    相关新闻

    洛宁县编纂出版《忆抗美援朝》

    本报讯 7月25日,在洛宁县近百名抗美援朝老战士的见证下,洛宁县编纂出版的《忆抗美援朝》一书正式发行,以此纪念《朝鲜停战协定》签订61周年。

    洛宁县当年共有1820人入朝作战,124人牺牲。目前,该县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有96人。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该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和县民政局组织本县志愿军老战士,回忆撰写、搜集整理50余万字的珍贵资料,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编纂出版《忆抗美援朝》上、下两卷。 (申利超 冯合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