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树村村民在打井自救 | |
核心提示
从2012年5月以来,汝阳县降水量仅473毫米;今年1月至今,全县降水量为216.4毫米,不足常年同期均值的一半。目前,全县15座水库仅3座有少量蓄水,25条河流基本断流,12万亩庄稼绝收,2.48万人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
1 为吃水,村干部凑钱打井
昨日中午,汝阳县柏树乡柏树村村民王关喜匆匆吃完午饭,便急忙骑着摩托车赶回村口。虽然当天的天气预报是阵雨,但仍没有一点要下雨的意思。
村里正在打一眼20米深的井,王关喜是打井队的一员。近半个月来,他天刚亮便来到打井现场,一直忙到天擦黑儿。
“7月20日动工,估计再有十来天就打好了。”王关喜说,今年六七月,县城供水开始紧张,几名村干部一商量,便凑了8万元打井,没让村民出一分钱。这眼井打好后,能解决4个组800余口人的吃水难题。
柏树村党支部书记李爱巧说,他们正向县政府申请资金,等资金一到位,就可以修建蓄水池、铺设管道,直接把水通到村民家中。
自从得知村里要打井,今年69岁的桑巧“跟等着抱孙子似的”。
桑巧家住柏树村后岭组,家有6口人,每次到外村打一桶水,只够吃一两天,“饿了还能忍忍,渴了真是忍不住啊”。
城关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洪平和说,今年6月,镇政府就开始向旱情比较严重的洪涧村、郜园村送水。
2 为保田,村民集资整修提灌站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城关镇寺湾村蛤蟆潭提灌站的白墙上,写着这几个大字。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几度废弃的蛤蟆潭提灌站,今夏“挽救”了寺湾村近400亩田地。
“今天再浇一回,俺家的一亩多玉米就保住啦!”看着蛤蟆潭提灌站的水顺着渠直接流到自家地里,寺湾村村民王强笑了。
与柏树村只有葱苗大小的玉米苗不同,王强家的玉米苗已经快长到2米高。
原来,今年6月,村里集资1万余元,对提灌站进行整修,又买来水泵和管子,每天早上开泵往渠里放水,12个村组轮流浇地。“真是没想到,废弃的提灌站成了救命水。”村民王军说。
目前,汝阳县已启动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抗旱Ⅱ级橙色预警机制:累计投入抗旱人数11万余人次,出动送水车405余台次,灌溉农田10万余亩次;县、乡、村三级共投入抗旱资金500万元,组织群众新打饮水井600余眼,掏挖水井800余眼,修复吃水工程200余处,修复灌溉工程720余处。
本报见习记者 朱艳艳 特约记者 康红军 袁喜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