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持伞走上了卧龙岗。
细雨蒙蒙地下着,整个院子里都是缥缈的雨线和轻柔的雨声。几十个同伴在茅庐前照完相就离开了,只有我还停留在这个松柏笼罩的院子里,用心寻觅着诸葛丞相遗留在这里的气息。我专注地凝望眼前的茅庐,身边的雨仿佛化作了一千八百年前的那场大雪。
纷纷扬扬的大雪让卧龙岗变得一片洁白,刘备和他的兄弟关羽、张飞在大雪中骑马前行。尽管狂风吹打着他们的衣襟,雪花拍打着他们的脸庞,但他们还是怀着真诚的心来了。他们到茅庐前翻身下马,把马拴在茅庐前的树旁,然后去叩茅庐的门。这样叩了三次,刘备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卧龙先生。
在这里,上演了一场千年不衰的历史大剧。
在这里,确定了统一天下、恢复汉室的宏伟蓝图。
这间茅庐,也成了诸葛先生一生事业的起点。
我跨过门槛,走进了这间简陋朴素的茅庐。透过窗子,见院中的雨似乎更大了,成串的雨点急促地拍打着绿树的叶子,茅庐后的小虹桥在雨中变得明亮,桥下水池中的荷花也在风雨中摇晃。当年的诸葛亮就是从这里出发,踏上了他的人生之路,从此历史上就有了火烧博望、舌战群儒、赤壁大战、三国鼎立、五次北伐,直到五丈原的那盏灯熄灭。
来到前院大拜殿前,无数赞美诸葛亮的匾额和对联铺天盖地迎面而来。“勋侔伊吕”“功盖寰宇”“名垂宇宙”“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士;为一不义,杀一无辜,虽千驷万种弗受,三代不犹见斯人”,人们把几乎所有赞美的词都献给了诸葛亮。
若单以事业来论,诸葛亮并不是一个成功者,因为直到他晚年,还是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北伐未成功,汉室未恢复。但诸葛亮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多的赞美呢?我想是因为他的人品、他的道德,他对蜀汉事业的忠诚,是这些让他名垂千古。
在大殿左边的碑廊下,我观看了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那龙飞凤舞的字体让我看到了岳元帅那颗滚烫的心。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八月十五前的一天,岳飞率大军路过南阳,就到武侯祠拜谒。那天也下着大雨,岳飞就在祠内住了下来,他听着夜雨声,在烛光下读诸葛亮的诗词文章,情不自禁,泪如雨下,以至于无法入睡。第二天早晨,祠内道士摆出文房四宝,请他题词留念,岳飞便飞笔走纸,把前后《出师表》写了出来。
诸葛亮和岳飞虽然一文一武,但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一个要恢复汉室,一个要收复中原,他们都怀着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胸怀正义的人,人们一定会记住他,那西湖畔不是也有一座岳王庙吗?心怀奸诈陷害忠良者,后人也不会忘记他们,岳王墓前不是永远跪着四个小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