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水位 |
| 村民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流出来 |
| 山村旁的水窖 |
|
洛阳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说,即山区和丘陵占全市面积的近九成。面对旱情,如何保障山区群众正常吃水,成为我市“抗旱保卫战”的首要内容。
11日,记者在嵩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部分山区群众吃水并不困难,因为山坡上修建的集雨水窖,对解决当地人畜吃水问题起了大作用。
小水窖解决吃水难题
11日,在嵩县何村乡,记者驱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脚下的这座山,被当地人称为“南大岭”,是豫西伏牛山区的一部分。
山坡上露出的一个个水泥包远远望去像许多倒扣的碗,让人既感新鲜又觉疑惑。同行的嵩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扣碗’是集雨水窖,当地群众吃水全靠它。”
在何村乡箭洼村胡岭自然村,十几个埋在土里的水窖围绕着这个坐落于半山腰的小村庄。在村民吴岳保的家里,一拧水龙头,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
“这水都是‘扣碗’里的水,接了根管子,从水窖直接引到家里。别看今年旱,水管还没停过水。”今年69岁的吴岳保说,水窖里的水有的是从山上的水沟里引流来的雨水,有的是从提灌站里抽上来的水。今年虽然旱,但他们家四口人吃水不成问题。
建水窖留住“天上水”
沿着吴岳保家的水管往山上走,我们找到一个藏于山坡上的水窖。由于前几天降下甘露,水窖里的水位又上升约30厘米,高度约1.3米。该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里面的水够一家四口人吃一个月。”
“县里的水窖形状基本一样,底部为圆形,直径4米;越往上越细,高也是4米。”该负责人介绍,水窖旁边有个水池,用来收集并沉淀从山坡上引流下来的雨水。当水池里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沉淀后的水就会通过管道流入水窖,再流向各家各户。
嵩县位于伏牛山区,地下水开采难度大,再加上山区人口居住分散,过去群众吃水很成问题。“遇到严重干旱,很多人要跑到3公里以外的山沟里挑水吃。因此,我们下决心要‘留住天上水’。”该负责人说。
从1999年至2014年,利用山坡的坡面、路面作为集流场,该县建设了11749个集雨水窖,其中今年新建500个,解决4.9万多人和1.25万多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625亩。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计划连续3年修建集雨水窖,解决山区人畜吃水问题,今年已经建成1200个。
变“靠天吃水”为“安全饮水”
“没有建水窖的时候,我每天早晨都要走两三里山路到沟底挑水,山路又滑又陡,经常摔倒。那时吃水实在太难了!”在嵩县何村乡姜岭村,63岁的村民张女坦言,自从家旁边的山坡上建了水窖,村里人家房顶上的排水管接上塑料软管,管子直接通到水窖里,吃水就不愁了。
不过,靠天吃水并不是长久之计。今年农历新年之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已经覆盖张女家,如今她家已吃上自来水。该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到明年年底前,“南大岭”上的箭洼、安岭、姜岭、东洼、后屯、吕岭、桥头7个村,将全部通上自来水。
本报记者 郝洋 实习生 王玉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