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平
新的“洛阳时间”开启。
刚刚召开的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正式打响了“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发令枪。一张“一中心四定位总体布局”“五个基本原则”“五个主导战略”“五项推进措施”“四大根本保障”浑然一体的发展蓝图,铺展在洛阳的前行路上。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一个城市同样如此。在爬坡过坎、转型跨越的重要关口,洛阳看准了一条科学而清晰的发展道路,做出了一次慎重而响亮的庄严宣示!
“建设名副其实的副中心,不是简单地在经济总量上保持区域第二位次,更不是从城市建设规模上与其他城市比高低,而是要围绕建设名副其实副中心的总体目标,进一步突出优势、彰显特色、打响品牌,努力把洛阳建成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开放创新城。”
站位高,方能“一览众山小”;立于实,方能“高楼平地起”。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期,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一并来临,洛阳应该“去哪儿”,如何“做正确的事”,怎样“把正确的事做正确”?置身中国版图、站位全省大局、立足洛阳实际,洛阳做出了自己的战略选择——“一中心四定位”!
毫无疑问,这是贯彻“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一个总方略,是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一项系统工程。
毫无疑问,如此的谋篇布局,包含着洛阳的清醒与忧患,折射出洛阳的自觉与自信,凸显了洛阳的善谋与善干。
毫无疑问,洛阳在复兴之路挥出了点睛一笔,在转折关口谋好了关键一跃!
只有善于从历史中寻找永恒的人,才能获得走向未来的智慧。
一直以来,洛阳在全省发展格局中都处于重要位置,建成区域副中心是洛阳发展的一贯目标。2011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洛阳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定位。可以说,从省域规划到国家战略,洛阳的副中心定位始终没有变。
然而,正如省委书记郭庚茂前不久在洛调研时所强调的,“洛阳现在还谈不上是真正的副中心”。
那么,“真正的副中心”该当如何?
——“确保洛阳的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持续保持对其他城市的领先优势。”
——“确保洛阳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都有较强的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力,能有效集聚各种要素资源,加快自身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
——“确保洛阳能成为人们一提到中原经济区就首先想到的城市,成为在中原经济区乃至中部地区,人们最心驰神往、最津津乐道、最安居乐业的地方。”
“三点决定一个平面”,没有这“三个确保”,“副中心”仅仅是“被定位”,有名无实!
也因此,经过近一年的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提炼总结,增加了“名副其实”这个定语的“副中心”,其意蕴深刻而厚重——
它与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是一个总的承接,又是一个新的提升;
它致力于让洛阳在区域发展中更有话语权,让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真正实至名归;
它既考虑到洛阳在区域发展中的应有地位,又立足于洛阳在工业、科技、文化以及城市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兼顾了洛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基础与潜力、需要与可能、现实与未来;
…………
一言以蔽之,它彰显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智慧,放射着“让洛阳明天更美好”的激情!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这是意大利电影《天堂电影院》一句经典台词。
较之国内其他区域副中心城市,洛阳还有很大差距。譬如,2013年我市GDP增速为7.2%,而深圳、青岛、苏州等3个副中心增速分别为10.5%、10%和9.6%;从GDP占全省的比重看,我市仅为9.8%,而这三个副中心分别为23.3%、14.6%和22%。洛阳在全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有所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这是全市人民不愿看到、难以接受的!
实践证明,一个地方越是发展得快,越是能激活内力、借好外力,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加快建设名副其实副中心,可以更好地明确洛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方向,更好地放大洛阳优势,发挥副中心对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力,集聚更多更优质的要素资源,支撑和推动洛阳实现更大发展。否则,洛阳发展就会单一化,就会被“边缘化”,就会失去全面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建设名副其实副中心,是洛阳唯一和最好的选择!
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拿出夸父追日的执着,拿出水滴石穿的恒心,咬定“名副其实副中心”不放松;要站位全局、科学谋划,全面部署、分步实施,形成“四个定位”之间紧密衔接、互为支撑、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切实走好“一盘棋”;要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明确路径、多策并举、加快推进,做到“蹄疾而步稳”;要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浓厚氛围,强化科学考评,进一步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为建设名副其实副中心提供坚强保障。
凝心聚力、务实重干,瞄准定位、奋发有为——谱写更出彩的“洛阳篇章”,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