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夏王朝迁都四川论
奉先寺大唐气派 卢舍那武皇容仪
望夫石:丈夫赶考杳无音信 妻子化石痴情守望
好来历灵宝红露苹果甜美上市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8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夏王朝迁都四川论
——三星堆文明的新解读之二
□郑贞富
夏桀入川 聂剑帆 画 (原创插图)
    核心提示

    上期讲到,二里头和三星堆有着莫大的关联,而成都彭州至广汉一带(三星堆附近),正是“成汤放桀于南巢”之地。笔者认为,三星堆是直接来源于中原的夏文明。

    公元前1600年,在夏商鸣条之战中,商汤获胜。原来,夏桀入川并不是被成汤“流放”的,而是兵败后带领夏朝遗民的大迁徙。三星堆文明应该是他们带去的。

    1 夏朝灭亡之真相

    夏桀,名癸,“桀”(凶猛的意思)是他的谥号。要击败敌人,首先要将其妖魔化。商汤灭夏前,他在都城会盟了一批诸侯,指出夏桀的罪状有三条,即大兴徭役、重加盘剥、民众怨恨。

    按照商汤的这种描述,夏桀应遭众叛亲离。而实际并非如此,韦、顾、昆吾、尹国、葛国、有洛等部族一直是夏桀的忠实捍卫者,他最精锐的“九夷之师”是由来自九个少数民族的勇士所组成的。夏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伊洛平原遇到了连续数年的大旱,河流干枯,这就是史书上说的“伊洛竭而夏亡”。伊河和洛河枯竭,这是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足见干旱之严重。

    商汤的谋略是逐步消灭忠于夏王朝的诸侯国。而《尚书》等文献记载的汤灭夏之鸣条之战,并非是夏桀的防御战,而是一场攻击战。商汤灭夏前的都城是山西南部的垣曲商城,这已为考古所证实。垣曲商城附近有景山,因此这个城被称为景亳。而鸣条之战的发生地就在景山附近。夏桀的攻击战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放弃都城斟公式是一次主动撤退,或者把它称为迁都。

    2 夏朝遗民大迁徙

    夏桀除带走夏王族和华夏族的一些部族外,还带走了一批亲近部族,如九夷之族的蜀人和三苗等。

    九夷之族,活动于今豫东和山东半岛,这里面包括蜀人。“蜀”最早并非发祥于四川,而是源于山东一带。在《左传》中,记载了位处东方的一个“蜀”字地名。晋代经学家杜预注:“蜀,鲁地,泰山博县西北有蜀亭。”许多学者据此认定,鲁国境内的这一“蜀”地,便是古蜀族人的发祥之所。

    三苗是个庞大的部族,尧、舜、禹都与之发生过战争。夏桀之时,降服了三苗,夏桀的两个妃子就来自三苗的岷山氏,在夏商战争中,三苗成为夏朝的盟友。钱穆《古三苗疆域考》说:“古者三苗疆域,在今河南鲁山、嵩县、卢氏一带山脉之北,黄河以南区域。”三苗迁到四川后,被称为羌人或西羌。故《后汉书》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

    夏朝遗民迁徙到四川后,也将中原的一些山名带入蜀境。如汶山就是一例。《史记》上岷山皆作汶山,岷山就是汶山。地处今川、甘交界的岷山,现已成为常识,然而洛阳附近也有汶山。《国语》说:“齐桓公伐楚,过汝河,望汶山。”钱穆说:“汶山,即岷山,在今鲁山。”又如熊耳山,在洛阳南部,但是四川松潘也有熊耳山。洛阳的洛河,古称“雒水”,而三星堆旁的鸭子河,古名也是“雒水”。

    3 宗庙礼器入四川

    在夏朝遗民迁徙中,带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宗庙礼器。实际上,在得知夏桀迁徙的消息后,商汤派兵进行了追击。《典宝》是《尚书》中的一篇,正文已无,今仅存序言。序言说:“夏师败绩,汤遂从之,遂伐三朡(zōng),俘获宝玉。谊伯、仲伯作《典宝》。”三朡属于九夷之族,随夏桀南迁,被商兵追上,夺取了宝玉。古人认为用玉祭祀神祇,可以避免水旱灾害,故称玉为宝玉。可见,这批宝玉是宗庙礼器。

    夺取一个部族的礼器,商汤非常兴奋,命令谊伯、仲伯这二人写了一篇《典宝》,隆重记载此事。但是夏朝的宗庙礼器比三朡部族的更加珍贵,除九鼎外,其他的商汤并未获得,对其下落也未有文字记载,它们去哪儿了?

    广汉学者白剑在他的著作中,否定了“三星堆青铜文明出于当地土著”的说法,他综合四川专家的考证和碳十四检测报告及文物简报情况,指出三星堆第一、二期文化非常原始落后,第三期文化,突然涌现出大量的技术含量高于第一、二期数倍的陶器,“这些陶器与代表夏文化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说,在夏朝时的山东泰山周围出现了一个有缗(mín)氏部落。由于不满夏桀的暴政,有缗氏带着自己掌管的泰山大庙夏朝祭祖祭天的铜器,西迁逃到四川的三星堆,这就是著名的三星堆青铜器的来历。

    但是,且不说夏朝时今山东的泰山有没有“泰山”之名,仅就夏朝祭祖祭天之地而言,其宗庙只有一处,在二里头。二里头遗址二号宫殿是一个以中心殿堂为中心的,由四周城墙、廊房组成的祭祀性建筑群,即夏都宗庙。有缗氏在夏末叛乱,被夏桀剿灭,并未迁徙。因此,有缗氏偷盗泰山大庙祖器并逃跑的过程,是不存在的。

    但是,白剑提出的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是夏朝宗庙礼器,这个观点,笔者是认同的,它们应该是由夏桀带领的夏遗民带去的。

    4 千里迢迢迁都路

    1986年以来,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一直在进行,重要的发现是,在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发现了城墙和宗庙性质的建筑。遗址上被称为“三星”的三个土丘,实际上是残城墙。

    在发掘现场,笔者看到城墙是一次夯筑而成的,工艺与二里头夯筑工艺相同,夯土很纯净。结合城内原来发现的祭祀坑,我们知道它是一座建于商初,废弃于商代晚期的都城。这正是文献记载的“南巢”,是夏朝遗民迁徙到四川后的都城,即“南巢古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商朝在中原取代夏朝后,夏朝并未灭亡,而是迁都到了“南巢古城”。

    那么,夏桀为什么迁都于此呢?因为这里是夏王朝“南土”的毗邻区。夏王朝的“南土”,指今天南阳、江汉平原、鄂西北一带。据不完全统计,南阳目前已发现夏文化遗址8处,鄂西北和江汉平原发现夏文化遗址15处。这些遗址的典型器物是玉器,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量绿松石,来自十堰、襄阳。

    从夏都斟公式到成都的路线是:从二里头南行,越普救关(今汝阳王坪乡),直抵江汉荆湘地区,然后溯江至成都平原。这正是后来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洛阳通掸(dǎn)国(缅甸境内古国)道的第一段。

    那么,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等大型青铜器,如何从夏文化进行解读呢?请关注下期《夏王朝迁都四川论——三星堆文明的新解读之三》。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