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津一休闲农业观光园内游人如织 |
|
核心提示
40岁刚出头的苏先生是我市一家企业的中层干部,工作不忙时会偶尔携家人到农村度周末。“前些年,我市农家乐无非就是吃吃农家菜、住住农家屋;现如今,垂钓、采摘、骑马等项目应有尽有,吃喝玩乐‘一条龙’,很上档次。”他说。
苏先生的寥寥数语,道出了近年来我市休闲农业的变化。
1 简易农家乐加速淘汰
20世纪90年代,我市休闲农业开始起步。进入21世纪,我市农家乐出现井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誉为“中国家庭宾馆第一村”的重渡沟村——该村拥有农家宾馆328家,户均年收入20万余元。
相比之下,我市南部山区其他一些村里的农家宾馆,由于缺乏配套设施,发展始终不温不火。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市休闲农业始终停留在低水平、同质化阶段,最普遍的形式就是只能吃、不能玩的‘简易版’农家乐。”市农业局产业办主任曾志新坦言,由于配套设施缺乏,这些农家乐已很难“乐”起来。
面对窘境,近些年,我市一些休闲农庄也尝试着改变,打出了“田园采摘”“亲子科普”牌。然而,由于农产品季节性强,“生意有一茬没一茬儿”。
“人都有审美疲劳。”苏先生说,仅凭吃喝、住宿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简易农家乐如不转型升级,必将被淘汰。
2 功能化观光园强势走俏
就在“简易版”农家乐纷纷倒下之时,一大批高规格、大投入的高端休闲农庄迅速崛起。
市休闲农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成规模、上档次、功能齐全的休闲农业园区已有100多家。比如,重渡沟村、陆浑湖度假村等在中原地区已具备一定知名度。同时,在孟津、偃师、龙门西山、洛栾高速沿线一带,还初步形成了休闲农业产业集群。
“虽然高档农庄数量仅占总数的10%,收益却占了半壁江山。”市农业局副局长孙清良说,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休闲农业市场势必进一步扩充。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传统休闲农业市场也必将被现代功能化都市农业占据。
3 差异化发展是转型出路
近些年,我市休闲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休闲农业项目总数达900个,从业人数达3.8万人。
据了解,在我市休闲农业从低层次个体经营为主向规范化、企业化、规模化经营为主转变过程中,人才匮乏、资金紧缺、经营分散成为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三大难”。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已经在研究制定休闲农业项目标准和休闲农业发展意见,鼓励传统农家乐改造升级。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休闲农业,打造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的现代农业庄园,带动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
市休闲农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则建议,要加大开放招商力度,联合金融等部门成立服务休闲农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破解资金难题;要与旅游部门结合,加大与景区和旅行社的联系互动,积极探索电商运营模式,增加客源;要加强规划指导,鼓励农庄围绕乡土、民俗、文化、娱乐等特色元素,寻求差异化发展;要借鉴旅游行业标准,开展星级评定工作,提升农家庄园的服务水平,增强社会影响力。
本报记者 白云飞 见习记者 张宁 特约记者 郑战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