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贞富 |
| 杨山牡丹茶 大兵 摄 |
|
核心提示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源于周,形成于魏晋,光大于隋唐,传承于后世。洛阳的中秋节与各地不同,牡丹是这个节日的主角。人们在中秋节品牡丹花茶、种牡丹、祭花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
1 且品天香邀明月
人们常说,中秋佳节,花好月圆。“花好月圆”中的“花”指的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菊花,但中秋时节,菊花未绽;有人认为是桂花,但桂花生长于南方,北方种植并不普遍。因此,这里的“花”,不是桂花,也不是菊花,而是牡丹。
虽然古书上有秋牡丹的记载,但在自然条件下,牡丹是一种春花,在秋天开花只是偶然现象。既然如此,中秋佳节,怎赏牡丹“花好”?实际上,这里的牡丹是指牡丹茶。
茶分两种,一种是南茶,即平常我们说的龙井、毛尖等木本茶;另一种是北茶,即花草茶。北宋陈敬的《陈氏香谱》等文献把花草茶主要分为五种,即兰香、荷香、菊香、梅香、天香。其中,天香指牡丹,唐人李正封诗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宋人张孝祥词曰:“洛下根株,江南栽种。天香国色千金重。”汪莘词曰:“无数天香国色,枝枝带、洛浦嵩山。”
茶的起源甚早,唐代陆羽的《茶经》提出茶的发明人是炎帝;古代医学认为,茶与汤药同源,其发明人是伊尹。但炎帝、伊尹都活动于中原地区,他们发明的茶是花草茶。在西晋之前,南茶并未大规模进入北方,当时北方主要饮用花草茶。
牡丹是古代中原常见的野生花卉,用其入茶入药历史悠久,但中秋节品尝牡丹花茶的风俗起源于隋炀帝时期。《隋书·炀帝纪》等文献记载,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中秋节,隋炀帝在西苑大会群臣,封杨侗等三个皇孙为王。陆浑县(今嵩县)令献牡丹茶,波斯商人献玻璃盏,将牡丹花茶放入玻璃盏中,冲入沸水后,花茶绽放,有白色花瓣和黄色花蕊,如鲜花盛开,又有浓郁的芳香,众人称奇。炀帝细问,方知此茶为陆浑名医杨上善所制,立即下诏封杨上善为御医。
2 女皇中秋品花茶
嵩县杨山,今人误传为因杨六郎屯兵而得名,实际上杨六郎从未在此屯兵。在唐代,此山已有杨山之名,它是杨上善故里,杨山因杨上善而得名。
杨上善(公元575年—公元681年),出生于中医世家,陆浑县杨村(今嵩县坂大墁)人。这里是古老牡丹品种——凤丹白的原产地,而凤丹白是能入茶入药的牡丹品种。杨上善系统总结了牡丹花茶的制法,创制了牡丹全花茶。仅用牡丹花瓣入茶,并无多大疗效,因为其主要营养成分在花蕊中。牡丹全花茶的制作工艺,后来记载于《陈氏香谱》中,工艺非常复杂。
杨上善曾治愈过幼年武则天的顽疾,武则天把牡丹全花茶作为自己终生的保健饮品。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正月,高宗与武则天迁都洛阳,任命杨上善为太医令、通直郎等职务。杨上善的七大弟子秦鸣鹤、苏敬、孙思邈、孟诜、张文仲、李虔纵、韦慈藏都成为御医。由他们编写的《新修本草》中,有“用牡丹畅通心肝肾三经、调理人体气血、活络人体经脉而洗清除浊、藏精抑邪、自安五脏、延年益寿”的科学论证和判定。
武则天一生不饮用南茶,只饮用牡丹花茶,她说南茶“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害斯大”。《唐后行从图》出自唐朝宫廷画家张萱之笔,描写武则天在中秋节出行的场面。武则天高傲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前呼后拥的出行场面里,更显雍容富贵的气派,大臣在前面,执伞的官员在左右,要职官员在左右或居后,还有一个手捧茶托的侍女跟从在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皇中秋品花茶的场景。
3 汉山之上种花忙
到宋代,在中秋节品用此茶祭月已成为普遍现象。王仲甫《丑奴儿》说:“牡丹不好长春好,有个因依。一两枝儿。但是风光总属伊。当初只为嫦娥种,月正明时,教恁芳菲,伴着团圆十二回。”这样,嫦娥就被尊为牡丹仙子了,传说农历八月十五是她下凡之日。因此,这一天是洛阳民间种牡丹之日。俗谚说:“秋分后,重阳前,七芍药,八牡丹。”这是说,每年中秋节前后是栽培牡丹的最佳时节。若是“春分栽牡丹,到老不开花”。
宜阳三乡的汉山是牡丹的传统种植区。汉山之巅的严子陵庙有一幅名为《富贵花》的清代壁画,这幅壁画中画了两朵插在花瓶中的凤丹白,留下了古代汉山牡丹的高贵身影。
每年中秋节,汉山都要举行种牡丹的仪式,被称为“请花神”。金朝末年,元好问、麻革、刘昂霄、辛愿、魏璠、马伯善、刘昂霄等一批诗人都客居三乡。有一年的中秋节,元好问等诗人参加了“请花神”活动。当明月升起之时,他们在光武庙前的受玺坛上置酒品茶赏月,每人都赋诗一首,但多散佚,其中只有元好问《秋日载酒光武庙》、刘昂霄《中秋日燕集三乡光武庙》二诗保存至今。
古代中秋节的“请花神”仪式,每年都要在嵩县九皋山花神庙举办,并且规模较大。遗憾的是,如今这座花神庙已不存在,只留下了一个名为“花神庙村”的小山村。古代嵩县杨山的“请花神”仪式是在药王庙举行的,而这里敬奉的药王正是杨上善。
4 中秋佳节祭张峋
洛阳安乐窝有邵雍祠,古代每年的中秋节要举行祭祀活动,但这天行祭的对象不是邵雍,而是张峋。
张峋何许人也?张峋,荥阳人。他从小就跟随邵雍读书,是邵夫子的二十四个得意弟子之一。他在洛阳读书期间,撰有《洛阳花谱》。清代余鹏年的《曹州牡丹谱》说:“荥阳张峋撰花谱二卷,以花有千叶多叶之不同,创例分类,凡千叶五十八种,多叶六十三种,盖皆博备精究者之所为。”此书今佚。
张峋于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任著作佐郎,次年,任明州(今宁波)鄞县令。在任期间,他启动广德湖的治理工程,增加水田二千余顷。并在湖边引种牡丹,使广德湖成为牡丹的观赏区。同时,张峋将牡丹茶的炮制技法、牡丹酒的制作工艺,以及中秋节用牡丹茶祭月之俗传到这里。
张峋去世后,民立庙祭之。据民国《鄞县通志》载:“栎木庙,在栎木镇栎木巷,祀鄞令张峋,中秋日设祭。”为什么中秋佳节祭张峋?因为中秋佳节是种牡丹的日子,每当此时,人们祭奠这位教种牡丹的县令。
张峋不仅在洛阳读书,而且在洛阳也任过京西运判,政绩卓著。因此古代的邵雍祠附设有张峋祠,每到中秋,花农致此祭张峋,也把他尊为“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