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龙区社区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
|
本报讯 眼下,每到夜晚,洛龙区安乐镇茹凹村文化活动中心广场上就热闹起来,在音乐声中,人们跳起欢快的广场舞。
如今,遍布洛龙区城乡的文化大院已成为广大群众愉悦身心的“精神乐园”,群众在这里自娱自乐,不但满足了自身的精神需求,而且孕育出舞蹈俱乐部、秧歌队、腰鼓队、舞蹈队等农村文艺团体。
洛龙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对照创建标准,扎实开展创建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使区、镇(办)、村(社区)三级文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文化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文化人才队伍素质较大提升,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分布均匀、功能齐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善机制 全面推进创建
根据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洛龙区印发了《洛龙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和《洛龙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对各项创建标准进行细化,成立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洛龙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区里与各镇、办事处和其他有关单位签订了洛龙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和目标,并经常召开专题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解决创建工作存在的难题,有力地促进了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开展。
夯实基础 构建服务网络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洛龙区围绕构建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目标,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益明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洛龙区在完善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各项功能设施建设,5个镇级综合文化站、5个街道办事处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该区投资400余万元新建或提升了部分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截至目前,该区为定鼎门社区、安东社区、龙瑞社区、煤田二队社区和红旗社区等5个社区建成了电子阅览室,为白马寺社区、安南社区、龙康社区、险峰社区、石油社区和龙泰社区等6个社区配置了电脑、乐器、电视机、音响及办公家具等,改扩建300平方米以上文体活动广场100余个。
拓展范围 提升服务水平
洛龙区积极实施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项目,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一是群众文艺队伍逐步壮大。全区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更加积极,自发组织成立各类群众文艺团队200余支。
二是继续推进两馆免费开放工作。区图书馆馆舍面积约1500平方米,馆内藏书2600余种1.3万册;拥有开架借阅书库、杂志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演示厅等8个业务功能室,具备书籍借阅、电脑培训、多媒体视频播放等多种功能。
三是着力挖掘和打造洛龙文化品牌。区委、区政府将“百场戏、千场电影”惠民演播活动作为洛龙区每年为民办的实事之一,由区政府组织100余场优秀舞台戏剧、千余场电影进村庄、社区,免费让广大群众观看。目前,今年的“百千工程”有序推进,“千场电影”已放映农村数字公益电影900余场。
锻造队伍 提供人才保障
洛龙区以创建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人才保障。
2013年,该区建立了三级全覆盖文化志愿队伍管理服务体系,成立了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指导办公室、镇(办)文化志愿服务大队和村(社区)文化志愿服务队,注册文化志愿者1000余人,志愿队伍有160余支,涵盖书画、舞蹈、演唱、太极健身、心理咨询、教育辅导等。目前,该区年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次。其中,开元办天元社区创新志愿服务载体,创建“时间银行”,以今日存储“爱心”明日支取“服务”的理念,发展个人“储户”1200余名,成立了社区人才库。区文化馆免费开放以来,举办瑜伽、声乐、舞蹈、书画等文艺骨干培训班120余期,培训文艺骨干6000余人次,带动培训文艺爱好者1.5万余人次,服务到馆参加文体活动的群众3万余人次,实现“天天开放、周周培训、免费指导”。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洛龙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探索形成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工作形式,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加强和完善,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形成了“基础强化、保障有力、特色突出、活动常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格局,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特约记者 张俊望 通讯员 白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