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七个儿子都是俊才。《世说新语》中记载,一天,三个小儿子一同去拜访宰相谢安,老五和老六见高朋满座,不禁谈兴大发。老七寒暄几句后,就一直认真听宾客谈话。三人走后,有人问谢安:“刚才那三兄弟谁最优秀?”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谢安说:“吉人辞寡,躁人辞多。”
这句话出自《周易》。贤明的人之所以话少,是因为他的心静得下来,能审时度势,察言观色。急躁的人头上全是嘴,只顾逞口舌之快,这样的人成不了大事。孔子厌烦话多,提倡多听,常教导弟子们“多闻阙疑,慎言其余”。明朝的李笠翁也认为:智者拙于言谈,善谈者罕是智者。孔雀开屏固然美丽,但会被人发现背后的不雅。一些人神采飞扬,发表的常是老生常谈;激情澎湃,公布的却是道听途说。
被谢安称赞的老七叫王献之,他因书法成就与父亲并称“二王”。多听慎言者,有一颗沉稳静气的心,他会把聚会当成学习的机会,而不是炫耀的舞台,这种心态折射在事业上,自然能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古人言:多闻者智。因为你所说的都是自己知道的,你倾听时,却能得到自己所不知道的。那些不懂得倾听的说话者,是被自信堵住了耳朵的聋子。只有倾听,才能静心思考,去伪存真;只有倾听,才能开阔眼界,充实智慧;只有倾听,才能辨别是非,分清贤愚,于茫茫人海中遇到良师益友。
对人诉说,是天性;认真倾听,是教养。看似细枝末节,却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呵护和赞美。这个世界说者众,听者少,每个人都是孤岛。倾听,则是连接心灵的扁舟。周总理有一张照片:他微笑地注视着客人,左手支着下巴,正认真倾听对方说话。神情专注,是理解,是赞许,是鼓励。这样的朋友谁不喜欢? 这样的总理焉能不赢得世界的敬重?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能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聪明;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话,智慧。倾听,其实是一种处世姿态,它体现的是心平气和的修养,虚怀若谷的气度,与人为善的美德。与这样的人相处,心中宁静愉悦,眼前风清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