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被称为古城的地方,都有说不完的历史。洛阳古城更不例外,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然而,到过洛阳古城的人或许会感到遗憾和不安。因为,这里年久失修,已渐渐沦落为我市最差的棚户区,散落其中的几十处文物古建筑岌岌可危。
仙果市街、农校街、里仁巷……行走在这些有着古风古韵名称的街巷里可以看到,几处老宅院被居民改建的砖混结构、红砖立面的民房所淹没。
“数十年来,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与保护,擅自改建、私搭乱建民居的行为屡禁不止,原有的传统民居格局被切割破坏,‘院中院’现象普遍存在。”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指挥部负责人坦言,就连最具代表性的文峰塔,三面都被破旧建筑包围。有游客感叹,连给文峰塔照个全身照的地方都找不到。
跟着老城区西南隅办事处工作人员穿街过巷,来到敦志街。眼前这座始建于唐咸通年间的安国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仅存两座大殿,其中一座被工厂占用后废弃,另外一座大殿修复后,被红砖墙围起。周边尽是民居,环境逼仄,亟待整体恢复。
西大街222号是河南府城隍庙原址,属于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尽是密不透风的小巷民居,阴暗潮湿,只剩下一道门。曾经华美的古建筑已经荡然无存。
“古城骄傲地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府文庙,以及安国寺、河南府城隍庙、文峰塔等3处省级文保单位,还有12处市级文保单位,然而,这些文化资源被占用或闲置,如明珠蒙垢,令人惋惜。”一位文物专家坦言,古城保护与整治势在必行。
如今,经过充分酝酿和科学规划,历经三年打磨的古城保护与整治相关规划已经敲定。根据规划,保护与整治工程将围绕“一环、两轴、三片、八节点”的总体布局,打造独具河洛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古城。
“古城项目很好地处理了历史与现实、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历史活起来,有机融入了新时代。”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会长柯焕章在日前召开的规划论证会上表示。
未来,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将突出对文化资源的抢救性保护,确保古街区风貌的完整性。古城的街巷、古树、历史建筑等细微之处,也将被重点考虑。同时,区域内文化、休闲等业态的衔接,以及消防、交通等设施的配置,均经过充分论证,力争打造“故”与“新”交相辉映的古城街区典范。
本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石智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