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0版:读 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诺奖得主莫迪亚诺:童年阴影贯穿了全部作品
复旦出版社等涉嫌侵权
南怀瑾之子索赔近千万元
42 走向全盛
“数字阅读”,一个怎样的时代?
《专注的孩子不简单》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10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读家之言
“数字阅读”,一个怎样的时代?
□孙丽萍 王琳琳
    从纸质走向数字,从看书走向读屏,从个人电脑走向手持终端,从书房走向地铁……人类的阅读方式正迎来新的革命。

    早在印刷机被发明的时候,人类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就曾经有过不堪重负的焦虑,如今,数字媒介的迅猛发展让此前的焦虑有了新的“变体”。

    ——当6000本经典名著刻进光盘,读书的“神圣感”哪去了?

    历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认为,把6000本经典名著刻成光盘,大多数人会觉得它“变质”了,因为经验告诉我们,好书该用纸张去呈现。没有了纸张的触感,数字阅读便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阅读的“神圣感”。

    ——为什么我离开手机就不安,总看手机却又觉得浪费时间?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认为,“数字阅读”时代,人们大多拥有“两面性”:一方面,面对海量信息的巨大“诱惑”,人们迫切需要通过移动终端获取最新资讯,快速浏览、再快速抛弃;另一方面,人们内心深处又有一种“忠贞不渝”的东西,认为唯有读纸质书才是“正经事”。这其实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种“阅读焦虑”。

    ——哪些书能立即用来指导实践?

    作家刘醒龙说,“数字阅读”让人们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于是“立竿见影”成为部分人选择阅读内容的标准;然而,能够立即指导实践的书都没有必要读,有价值的内容永远不是“看得见疗效”的成功学抑或厚黑学。相反,让人终身受益的书可能正是那些早年读时“无感”,中年想来却又“越品越浓”的书。

    那么,纸质阅读量的下降,是否等于文化水平的下降?

    很多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纸质阅读量的下降不代表人们对文化的关注度下降,更不代表全民文化水平的下降。

    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说,纸质阅读的下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正常现象,大可不必惊慌,因为将来还有可能出现反弹。事实上,近来,中国人纸质书的阅读数量已经出现回升。此外,他认为,“数字阅读”并不应被排除在“阅读率”的计算范围之外,人们摄取知识的渠道应是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总和。

    香港知名学者梁文道说,阅读的介质、工具、载体正改变着我们的所写、所读和所想,此前,人们所熟悉的“纸质世界”可能逐渐在我们眼前崩溃,但是那又怎样?人们对知识内涵的追求永远不会堕落,无非是呈现方式还未完全适应罢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