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文学院9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这位“为人低调”的文学巨匠在获悉得奖消息后感言:“与我仰慕的人比肩感觉有些不真实。”
人生轨迹:青春动荡不安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法国上塞纳省的布洛涅—比扬古,母亲路易莎·科尔皮金是比利时弗拉芒人,演员,1942年到巴黎。父亲阿贝尔·莫迪亚诺是意大利托斯卡纳一犹太人后裔,四岁便成了孤儿,年轻时喜欢投机倒把,走私石油,“德占”期间他隐瞒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在一次警察的大搜捕行动中成功脱逃后转入地下,从事黑市交易,累积了大量财富,与路易莎·科尔皮金相识后,两人在巴黎孔蒂滨河路安顿下来,出入于“下流社会”,直到1945年法国光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正是在这一年出生,但一生下来就由外公外婆照顾。1947年,他的弟弟鲁迪出世,1949年兄弟俩被母亲扔给奶妈抚养。1957年,十岁的弟弟病逝,给莫迪亚诺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后来他把自己1967年至1982年间出版的所有作品都题献给这个早夭的弟弟。
1956年至1960年,莫迪亚诺被送进寄宿学校,1960年至1962年转到圣约瑟夫中学。1961年7月,他母亲从西班牙巡回演出回来后,发现他父亲跟一个年轻的意大利女子生活在一起,由此两人分居。由于母亲没有生活来源,他只得经常到父亲那里讨钱维持生计。从1963年夏天起,为了帮助穷困潦倒的母亲,莫迪亚诺开始到一些特别的人家或者图书馆偷书卖给一些书店的老板。1965年,母亲再次打发他到父亲那里去要钱,父亲并没有帮他,反而向警方告发,说他是“流氓”。1965年返校季,为了延缓服兵役的时间,他在索邦大学文学院注册,但没上过一节课,经常出入拉丁区,结识了混迹于此的形形色色的人,并于1966年在一个熟人的帮助下发表了第一篇作品。
莫迪亚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我的童年让我感到恐惧,有一些人的形象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并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之中。”可以说,莫迪亚诺动荡不安的青少年时代给他的心灵产生的震撼贯穿了他的全部作品。
小说世界:富有自传色彩
莫迪亚诺创作时,常常借用自己生活中的细节,其作品大都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莫迪亚诺借给他作品中叙述者的东西有时是他本人的年龄,有时是他的出生地,有时是他的职业和家庭状况,以及他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细节,譬如童年时父爱的缺失、母亲总在巡回演出不着家、弟弟的早夭等。
在《青春咖啡馆》中,读者会感觉莫迪亚诺既是那名大学生,又是那个逃跑的露姬,是露姬的情人罗兰,是私家侦探盖世里,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作者的影子,他把自己少年时的恐惧和游荡放到了雅克林娜身上。“我十二岁到十五岁时,由于父母亲关系不好,我就经常从家里出逃,放任自流地在巴黎闲逛,我去了许多危险的、我那个年龄的孩子不该去的地方,有些街区一直让我感到恐惧,那种冲击非常强烈,我在这本书中就表达了这种冲击。”他认识了很多人,比方说那个经常来照看他的年轻的女邻居。“那时我八九岁,我的父母亲常把我托付给这个非常善良的女邻居,那是一个二十岁的学美术的女孩,她有时帮我编一些借口让我逃学,带我到一些奇怪的地方……有一天,我知道她的一位女友自杀了。”这名自杀女子即是露姬的原型。
作品特征:擅长运用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莫迪亚诺作品中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作者擅长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在《青春咖啡馆》中,小说一开始写道:“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被人称为黑暗之门。”“门”在这里就富有象征意义,它既是“窄门”,
代表进入天堂的门;又是“黑暗之门”,代表地狱之门,这黑暗之门又与雅克林娜的光彩照人形成反差。小说的末尾,雅克林娜纵身一跃跳窗而去,是去了天堂、地狱,还是地狱的边境呢?这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在莫迪亚诺的处女作《星形广场》中所表现的“生活像场梦游”,在第二部小说《夜巡》中“我自己不过是一只惊慌失措的飞蛾,从这个灯火飞向那个灯火”等象征,在《青春咖啡馆》里也得以延续。大量象征手法的运用赋予作品深邃的寓意,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据《新京报》)
延伸阅读
莫迪亚诺主要作品简介
书名:《暗铺街》
简介:叙述者是位患了遗忘症的私家侦探。为了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了解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他孜孜不倦地寻访可能是自己的那个人及其亲友的踪迹,他们出生或生活过的地点,甚至远涉重洋,来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个小岛寻找青年时期的友人。他的调查对象中有俄国流亡者、无国籍的难民、餐馆或酒吧的老板、夜总会的钢琴演奏员、美食专栏编辑、古城堡的园丁、摄影师、赛马骑师等等。这些调查把读者带到作者情有独钟的年代。再现了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
书名:《夜半撞车》
简介:深夜,一名孤独的青年在巴黎街头漫步,被一辆湖绿色的“菲亚特”轿车撞倒了。他与肇事车辆的车主,一位名叫雅克琳娜·博塞尔让的女子一起被警车送往医院。等他清醒时,却只身躺在一家诊所,那位女子已不见踪影,而他得到了一笔钱。为了弄清事实,他按照一个不确切的地址,开始寻找、调查……寻找过程又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书名:《环城大道》
简介:是关于儿子寻父的故事。一张发黄的旧照片勾起叙述者对往事的回忆,他重新回到占领时期兵荒马乱的年月,并终于在黑市奸商,诈骗犯,替德寇卖命的奸人和受追捕的犹太人中间找到了失踪的父亲。
书名:《缓刑》
简介:记述了年少的“我”和弟弟寄居在这栋属于三个女人的别墅里的故事。周遭的成人世界充满了谜题:房子为什么没有男主人?阿妮为什么整夜哭泣?“我”在看,“我”在听,“我”在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该书以儿童视角,通过“我”(10岁男孩)的感受,看待周围的一切,展现了既真实又充满疑问的世界,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