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洛阳·高新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项目带动集聚发展 产业引领转型升级
“安全保姆”为小微企业保驾护航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10 月 22 日 星期    【打印】  
前三季度,高新区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6个,12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
项目带动集聚发展 产业引领转型升级
霍尼韦尔工业炉燃烧器试验基地项目加紧建设
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洛阳)技术服务中心建成投用
高新区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
    核心提示

    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123亿元;12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30亿元,在全市17个产业集聚区中排名第一……今年前三季度,高新区围绕我市“一中心四定位”,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头号工程”,将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项目求增长、抓产业谋发展,用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龙头项目引领带动

    “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近年,我们调整了招商思路,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强了对‘高、大、强’项目的定向招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现在看来,这一策略是成功的。”看到自己招来的项目落地实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孟建国难掩兴奋:“现在山特维克、霍尼韦尔、厦门钨业等重点项目进展都很快,这些龙头型、基地型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必将带动业内相关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

    在金鑫路中段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洛阳)技术服务中心,一个以矿山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为重点的工程刚刚建成,崭新的厂房内设备安装完毕,技术人员正在为用户进行机械维护。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洛阳)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昌介绍,这是世界500强企业瑞典山特维克集团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是全国最大的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设备零部件维修、再制造、仓储、供应及技术培训基地,服务范围覆盖全国,辐射东北亚。

    仅一墙之隔,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的亚洲最大的工业炉燃烧器试验基地也在加紧建设,一期三幢宏伟的厂房已竣工,设备安装正在紧张进行。

    在滨河北路北侧,国内钨钼产品龙头企业厦门钨业投资30亿元建设的高性能硬质合金项目施工如火如荼,在占地350多亩的园区内,综合研发楼、矿山工具制造车间、质检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星罗棋布。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高性能钨粉3000吨、碳化钨粉2500吨、硬质合金2000吨及矿山钻探工具1580万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

    在丰华路轴研科技产业化基地,高速精密重载轴承产业化示范线建设项目正加紧施工,这里将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铁轴承生产示范专线。不久,我国首套国产高铁轴承有望在这里诞生。

    …………

    在大项目的带动下,高新区项目建设遍地开花。洛阳创意设计产业园、洛阳智能电气产业园、洛阳北航科技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加紧施工……数百亿元的投资和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产业形态将随项目进入该区,为该区实现产业集聚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对于龙头项目的带动,孟建国给予高度评价:“今年高新区项目建设总体呈现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等特点。项目建成达产后,将进一步加快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文化设计等主导产业实现新的发展和集聚。”

    产业项目“落地开花”

    来自高新区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区有12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成为“经济蛋糕”新的增长点,为高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安康路西侧的双瑞特种装备产业园,7座标准化厂房在390亩的土地上一字排开,气势恢宏。一期工程刚一建成,订单便纷至沓来。在崭新的桥梁支座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加班加点生产用于高铁及跨海、跨江大桥的桥梁支座,产品性能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江伟介绍:“下一步,投资18亿元、占地390亩的二期风电叶片扩能项目也将启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5.3亿元,将为高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刚建成不久的北玻低辐射镀膜玻璃成套设备产业化项目生产车间内,一批单块玻璃高度为18米的新型弧形钢化玻璃刚刚“走下”生产线。据介绍,这些玻璃将运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安装在苹果公司新总部,而这种超大型、钢化结构、镀膜、节能的特种玻璃,目前世界上只有北玻一家能造。这个总投资6亿元,年产低辐射镀膜玻璃成套设备20台(套)、节能型玻璃钢化机组200台(套)的项目,可实现年销售收入9亿元,利税2亿元。随着项目二期投产达效,将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西南环城高速东侧,占地525亩、总投资36亿元的中航锂电(洛阳)产业园项目一期、二期已于2012年年底建成投产,其主打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大规模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数码产品等领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项目三期将再开建8条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和1个电池应用技术中心,建成后,整个产业园主体生产区与科研商务区、配套产业区将融为一体,形成国内规模最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0亿元。

    像双瑞特装、北玻低辐射玻璃、中航锂电这样快速落地实施、投产达效的项目,在高新区并不鲜见。今年竣工投产的洛阳四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超大型高纯度真空溅射靶材项目,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端钼靶材研发生产基地,每年可生产各种溅射钼靶材1000吨、其他钨钼深加工产品500吨,年产值可达11亿元。在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投建的洛单产业园,6英寸电路级硅抛光片项目已完成土建,设备安装完毕开始试生产,项目投产后,可使国产6英寸硅抛光片质量进一步提升,进一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硅材料领域的差距……一个个产业项目正“落地开花”,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新红表示,今年高新区竣工投产的十几个亿元以上大项目,开始发挥强大的经济效益,将成为提升全区经济总量和产业发展质量的新引擎。

    集聚发展延伸链条

    在新华东路西侧,投资约20亿元的智能电气产业园内,数十栋标准化厂房正在加紧建设。作为去年引进的重点项目,该园区不仅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招商工作也加快推进。园区现有洛阳新经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洛阳新思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方智测控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汇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洛阳市天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西工大电气科技有限公司6家规模企业进驻。园区还顺利引进一批科技团队,如洛阳人才港、河南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中心、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技术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后,有望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随着园区不断引进企业,将逐步形成一个集科研、融资、研发制造和营销功能于一体的电气产业集群。

    一家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未来将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这在高新区并非个例。

    以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及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微软科技广场项目已建成投用,目前已吸引微软IT学院、中小企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阿里巴巴(洛阳)产业带、河南电商谷等项目进驻,一个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总部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具雏形,带动了洛阳电子信息企业集聚发展。

    总投资2亿元的洛阳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将建设集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软件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以及现代咨询、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意产业园区,建成后将成为洛阳创意研发企业的集聚区、创意设计产业的孵化中心、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可实现年产值约38亿元,将有力带动文化及创意设计产业发展。

    5月底开工建设的投资5亿元的洛阳生命科技产业园,将按照生物安全P2级标准,建设8个独立公共实验室,建成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标准研发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新药申报、业务代理、项目支持等服务的专业孵化器,形成生物制药产业集群。

    此外,丹尼斯物流产业园、洛正制药产业园、国际汽车城等重点园区也在加紧施工,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成为高新区主导产业的有益补充。

    “1月至8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增速15.4%;完成工业总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23%;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4.6亿元,同比增长28%。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7亿元,同比增长28%。”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汉智用数字为产业发展做了一个恰当的注脚。

    随着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高新区各主导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集聚发展,全区产业格局进一步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航锂电、北方玻璃、双瑞科技、中色科技、普莱柯生物等为代表的具有国内一流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势头良好。

    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今天的项目建设,就是明天的发展支撑。

    去年引进的中央新影中原影视产业园项目,是高新区建区以来引进的最大的文化产业项目,项目占地6600多亩,总投资226亿元,拟建成以“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文化旅游胜地、中国中部影视文化及创意产业高地、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影视文化产业综合体。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年营业额将达100亿元,每年可满足90部影视剧拍摄需求,300家以上配套企业进驻,将为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政部中益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在高新区投资60亿元建设的国家新型养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将立足老年科技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设“新型老龄公寓”,借鉴国外养老服务的做法和经验,采取“观光旅游+休闲农业+无障碍老年公寓”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和候鸟式经营发展思路,将老龄公寓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建成田园式生态养老基地。

    为确保这些特大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在9月28日召开的高新区产业发展大会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志强要求,要加快中央新影中原影视产业园、国家新型养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周山文化产业园等特大型服务业项目的落地建设,带动全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途径,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马志强表示,高新区通过高新技术大项目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端制造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引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在实施项目带动的背后,是高新区管委会推动高新技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文章”。

    一个个承载转型重任的大项目快速崛起,成为高新区牵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在推进新项目建设的同时,高新区不断“培优扶强”,制订“大树计划”,增强老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未来五年,高新区将培育15家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树企业”,推动双瑞、洛单、中航锂电、普莱柯、中央新影中原影视产业园、周山文化产业园、阿里巴巴(洛阳)产业带等9家企业进入“百亿级”行列,让这些“经济大树”逐步转变为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森林。

    一个个科技项目,不断夯实产业基础;一次次提质增效,悄然调整产业结构。高新区正在用产业发展的铿锵脚步,为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本报特约记者 王思臣 文/图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