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涛是偃师市城关镇北窑村村民,他从一名普通农民成为种粮大户,最后成为自办家庭农场的“农场主”。2013年,他跻身全国种粮大户500强行列。他的成功,得益于近年偃师一系列惠民实事的落实。
2006年,王松涛和父亲承包了村里的上千亩土地,开始了规模种植。近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和农药补贴等党的惠农政策,让王松涛吃下了定心丸。他与北窑村签订了1300亩土地流转协议,去年7月又登记注册了松涛家庭农场,由一名农民变成了一名“农场主”。
今年以来,偃师市先后发放小麦良种补贴资金374万元、玉米良种补贴资金358万元、棉花良种补贴资金2.85万元,补贴小麦37万亩、玉米35万亩。
农机补贴乐了农机手
为搞好农机补贴,偃师市结合实际,实行购机补贴手续办理服务中心与农机监理联合办公机制,一站式为购机户办理机具审核、喷涂补贴标志、登记建档、信息录入等手续,积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方便购机农户。截至目前,该市已落实补贴资金71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613台,受益农户达320户,带动农业投资2180万元。
岳滩镇村民王卫东今年36岁,当农机手已经14年了。2006年还没有农机补贴时,他买了一台50马力的拖拉机就花费了4万多元。今年他买了一台100马力的拖拉机,因为有了农机补贴,才花费了6万多元。现在他已经有了2台拖拉机,雇佣了3名工人,仅农忙这段时间就能收入1万多元。王卫东说,他现在已加入了农机合作社,每年市场上推出新型农机,他都能及时更新设备。他准备今年再承包100亩耕地,全部实施机械化耕作。
搬迁群众圆了住房梦
2014年,偃师市的扶贫搬迁区为府店镇佛光山区。该区域内共有7个贫困村1710户贫困户,有贫困人口3646名,现在还有部分群众生活在远离中心村的小自然村,吃水困难,住房条件差,出行不便。该搬迁项目采取向镇小区和中心村搬迁安置的办法,项目投资160万元,争取财政资金48万元,群众自筹112万元。
家住府店镇柏峪村的苏根军是这个搬迁项目的受益者。他今年52岁,一家6口人住在山上的窑洞内。“能搬的人都搬走了,整座山上只有3户人家,相隔也较远,晚上山风一吹,心里都会害怕。”苏根军说,现在有了政策扶持,政府给每户补助1.5万元,自己筹措了4万多元,在村口建起了一栋2层小楼,一出门就是大路,交通便利。“我有从山上搬下来的想法已有10多年了,如今终于实现了。”
小额贷款助力创业者
偃师市积极发挥小额贷款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创业就业工作。今年以来,该市担保中心已发放贷款1021笔7816万元,扶持1021人创业,间接带动4084人就业。
原帅武今年26岁,在顾县镇中宫底村承包了300亩核桃地。2013年,他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规模种植,成立了双虎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聘请2名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雇了10名员工,农忙时,有60多名员工在他这儿干活。原帅武表示,搞农业前期投资大、成本回收慢,现在自己已经投资200万元,资金紧张。正在为难时,听说有大学毕业生免息贷款政策,他就递交了申请,没想到成功申请到10万元免息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府店镇府北村村民曹明亮和王盼盼这对小夫妻也是小额担保贷款的受益者。2009年大学毕业后,他们开办了一家婚纱摄影店,投资10余万元。当时店面只有20多平方米,到2011年年底,年营业额也只有10万元左右。2012年,曹明亮了解到有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就递交了申请,最后获得贷款8万元,他又筹措了一部分资金,新租了一个200平方米的大店面,开了一家更高档的婚纱摄影楼,使年营业额超过30万元。 (王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