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洛阳·深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模拟的家庭 真实的温暖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10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民政部新出台的《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我市的寄养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孤残儿童在“模拟家庭”中生活咋样?新规将产生哪些影响?
模拟的家庭 真实的温暖
本报首席记者 李三旺 通讯员 刘文栋 杜永齐 文/图
    阅读提示

    与2004年施行的《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相比,民政部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家庭寄养管理办法》不但扩大了寄养儿童的范围,也提高了寄养家庭的准入门槛。我市寄养工作现状如何?新规将对我市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进行了调查。

    看到妈妈要给姐姐梳头,弟弟急忙给她们端起镜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昨日上午,这温馨的场面出现在瀍河回族区居民张爱香的家中(如右图)。但是,我想告诉您,画面中的姐姐党易英和弟弟党建华都是脑瘫患儿,而且这姐弟俩与妈妈张爱香并无血缘关系,只是寄养在这个家庭里的孩子。您是否已为之动容?

    这只是我市寄养家庭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儿童福利院里共有181名孤残儿童寄养在98个家庭中,他们在这样的“模拟家庭”中接受康复治疗,感受家庭温暖。

    1 181名孤残儿童在“模拟家庭”中找到爱

    “寄养与收养不同,可以说,寄养儿童与寄养家庭组建的是一个‘模拟家庭’,孩子们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温暖。”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科科长王海健说,寄养是一种并不建立正式亲子关系的养育方式,其监护权在民政部门,而收养儿童的监护人则是其养父母。

    此外,根据相关规定,民政部门为寄养家庭提供寄养儿童生活、医疗、康复、教育等费用(目前我市根据寄养儿童病情的不同,分别给予寄养家庭600元、650元、700元不等的寄养费),并给寄养家庭少量的劳务补贴,而收养家庭则没有经费补贴。“也就是说,被寄养的孩子虽然生活在某个家庭,但事实上还是国家的孩子,寄养在家庭中的主要目的,是让他们找到家的温暖,更健康地成长。”王海健说。

    市儿童福利院寄养科科长郑红东说,目前市儿童福利院有我市户籍的孤残儿童共648名,另有近40名儿童的户籍正在办理当中。在这些儿童中,目前在家庭寄养的共有181名。

    于200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每个家庭寄养儿童不得超过3名,而新规规定每个寄养家庭寄养儿童的人数不得超过两名。郑红东说,目前我市每个家庭寄养儿童的数量以两名居多,没有超过两名的。

    2 我市对家庭寄养模式早有探索

    “保护孤残儿童,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的身心,尤其是心理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健全,从一定意义上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回归家庭生活。”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王悦林这样表述他对家庭寄养模式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采用以福利院为主体的集中供养方式关怀孤残儿童。但是,近些年大量增加的弃婴,给福利机构带来沉重的压力,加上福利机构本身存在的诸多不足,使得孤残儿童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014年民政部施行《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正式将家庭寄养作为对孤儿、弃婴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一种养育方式。之后,全国各地都有不同探索。

    “其实早在2001年我们就有过探索。”王悦林说,当时,市儿童福利院试着让院里的服务人员将部分孤残儿童带回家进行家庭寄养。他说,此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我市家庭寄养模式的雏形。对这一模式的有益探索,为我市执行《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奠定了基础,也使我市寄养家庭的规模不断扩大。

    3 全方位监控让寄养儿童健康成长

    张爱香不光是党易英和党建华的“妈妈”,还是市儿童福利院北窑寄养工作站的“民间站长”。自2003年起,我市先后在瀍河回族区和洛龙区建立了3所寄养工作站,这些工作站除了为寄养家庭提供儿童按摩、教育以及家长抚育技能的培训,其工作人员还担负着对寄养家庭的监督职责。此外,我市还在许多寄养家庭的家长中选出6名“民间站长”,他们除了照顾寄养儿童,还要负责发现其他寄养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向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报告,使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近年来,孤残儿童在寄养家庭中遭受虐待的现象在国内其他城市时有发生,我市尚未有此现象。即将施行的《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规定,寄养家庭及其成员有歧视、虐待寄养儿童行为的,儿童福利机构应当解除寄养关系,并诉诸法律以维护儿童权益。

    当然,为了更好地保护寄养儿童,源头上把控寄养家庭的准入门槛是必须的(寄养家庭应具备的条件参见文后相关链接),这也是为了给寄养儿童创造一个较为理想的成长环境。

    “除了这些监控,我们还对寄养的女童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控。”市儿童福利院党委书记金平平说,一些智力相对低下的女童进入青春期后,原则上会将其接回福利院,以防她们受到侵害。

    4 “模拟家庭”逐渐减少令人忧虑

    今年7月,郭月珍不得不把“儿子”党福宣送回儿童福利院。“她有了孙子,福利院考虑到她或许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孙子身上而忽视党福宣,所以与其解除了寄养协议。”王悦林说,福利院把党福宣接回后,郭月珍每天都要来看望,不忍分离的她与儿子商量好分开居住,不会影响对党福宣的照顾,重新申请让党福宣继续寄养在她家,最后福利院同意了她的申请。

    “目前能够坚持抚育孩子的家庭,都是家长与寄养孩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在支撑。”郑红东说,2003年之后,我市许多市民向儿童福利院申请寄养孤残儿童,到2012年,寄养儿童达到246名,成为家庭寄养模式施行以来的最高峰。而最近两年,这一数字逐渐减少。

    被寄养儿童数量的减少,就意味着寄养家庭的减少。在郑红东看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寄养家庭内部不和,一些家长把孩子领回家一段时间后,引发家庭矛盾;第二是补贴经费较低;第三是少量的劳务补贴并不能对寄养家庭形成足够的吸引。以上原因,造成了一些寄养家庭不得不中途放弃。

    5 期待更多“模拟家庭”奉献爱心

    与2004年施行的《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相比,新出台的《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在扩大寄养儿童范围的同时,也提高了寄养家庭的准入门槛,更加突出体现了“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就目前来讲,通过寄养孤残儿童来获取高额经济回报是不太现实的,同时也会对寄养儿童的成长不利,目前最为理想的办法仍然是不图高额回报的爱心奉献。

    “我们正在探索从寄养到收养的转变,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新的路径。”王悦林表示,为了能让孤残儿童真正融入家庭、融入社会,他们正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希望共同促成有意愿的家庭从寄养到收养的转变。

    “只有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家庭寄养中来,奉献爱心,才会让更多的孤残儿童得到更多的爱,更加健康地成长。”郑红东表示,吸引更多的家庭参与寄养,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